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8253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虚词“而”表修饰与表承接关系的区分连词“而”在古代汉语中,使用的比较多,也相当灵活。从它所连接的两部分关系来看,可 分为假设关系、修饰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目的关系、因果关系等 几种。在学习时,学生往往分不清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两种关系的用法,现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例句,谈谈二者的区别。一、表示修饰关系的“而”连接的是状语与中心词,前后两部分之间形成偏正关系。中心词 一般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而状语相对灵活,可以是表时间的名词,表程度、频率、范围的副 词,也可以是表状态的形容词,表凭借的介词短语等。如:1、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2、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

2、接。(祭十二郎文)3、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4、徐而察之。(石钟山记)5、掩口胡卢而笑。(促织)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以上各例,例1、2中的“而”之前的“朝”“暮” “生”“死”都是表时间的名词,分另M修饰“往” “归” “影不与吾形相依” “魂不与吾梦相接”,在句中分别解释为“早上”“傍晚” “活着的时候”“死了以后”;例3中的“而”之前的“往往”是表频率的副词,修饰“剧”(剧烈疼痛),解释为“常常”;例4、5中“而”之前的“徐” “胡卢”都是表状态的形容词,分别修饰“察”“笑”,解释为“慢慢地” “笑的样子”;例6中“而”之前的“自其变者”是表凭借的介词短 语,修饰

3、“观”,解释为“从变化的方面”。表承接关系的“而”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有明显的先后顺序,二者不构成偏正关系。如:1、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2、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五人墓碑记)3、 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例1中的“修墓”与“埋葬”,例2中的“买五人的头”与“用匣子装头”,例3中“放下瑟”与“站起来”,这些行为动作的发生有先有后,形成典型的承接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修饰关系“而”之前的状语有一部分也有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即它也 可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但这与表承接关系的“而”用法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两部分之间 重心偏后,是

4、偏正关系,从主关系;后者两部分之间无轻重主次之分,只有动作发生的先后之别。如:1、 及在槛阱中,摇尾而求食。(报任安书)修饰,以“求食”为主,“摇尾”是“求食”的方式。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修饰,以“鞭笞天下”为主,“执敲扑”是“鞭笞天下”的方式。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齐桓晋文之事)修饰,以“过堂下”为主,“牵牛”是“过堂下”的方式。4、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承接,先“辞决”(告别)后“行”(上路)5、 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承接,先“叩关”(攻下函谷关)后“攻秦”(攻打秦国)6、 故余舍汝而旅食京师。(祭十郎文)承接,先“舍汝”(离开你)后“旅食京师”(到京城谋食

5、)二、表示修饰关系的“而”可译为“着”“地”或不译,表示承接关系的“而”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1、合流屈曲而南。(愚溪诗序)表修饰,译:泉水汇合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2、 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柳毅传)表修饰,译:女子先是神情凄楚地向他道谢,最后又哭泣着回答说:我很不幸”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表修饰,译: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一饮而尽。4、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项脊轩志)表修饰,译: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5、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承接,译:公子与侯生决别之后就上路了。6、渔父见而问之。(屈原列传)表承接,译:一个打鱼的人见了他就问他。7

6、、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表承接,译:等到胜利回来就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余方心动欲起,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表承接,译:我正心惊,想要回去了,接着听到巨大的声响从水上发出。文言虚词“而”表修饰与承接的区别文言文虚词“而”字表修饰,还是表承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的难点。那么是不是它们没有规律可循呢?事实通过大量的例句,还是可以找到它们的细微区别的。一、表承接关系的“而”多用于复句中,连接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两个动作。例如:先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句话的意思是:(刻舟求剑者)先用尺子度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他)就把尺子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这是由两个独立完整的单句

7、组成的复句,两个复句间有明显的关联词“先”,后面省略了与“先”相照应的相关关联词“后”或“然后”。这句话陈述两件事:度其足,置之其坐。两件事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字放在两个有先后关系的单句之间,将两个单句连接起来,就叫表承 接。事实这两个单句组成的这个复句是承接复句。 庄宗受(之)而藏之于庙。这句话的意思是:庄宗(先)接过箭,(然后)把它藏在庙里。“庄宗受”后省略了宾语“之”, 句子已完整独立。“藏之于庙”。承前省了主语“庄宗”和介词“以”,但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单句,两个意义完整的单句共同组成一个一重复句。从语意上看,两件事、两个动作“受”和“藏”,虽然没有关联词,但有先后的逻辑关系。两个单

8、句组成一个承接复句,“而”字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叫表承接。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这是一个复句,“余方心动欲还”是个独立完整的单句,“而大声发于水上”即水上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又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单句。两个单句陈述两件事,这两件事有先后关系,它有“我才 想返回,就发现从水上发出了很大的声音”的意思,它符合“一”,就,,”这种表示承接关系的复句形式。因而,“而”表承接。二、表修饰的“而”多用于单句,连接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且前一个动词作后一谓语动词 的状语。表承接关系的“而”用于复句,而且两件事或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而表示修饰关系的“而”却是用在单句的状语与谓语间的连接,如果连接状语是动词,作

9、状语的动词与作谓语的动词发生的动作行为是同时进行。例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甚。“窥镜而自视”,它是一个单句。主干是:“邹忌看自己”。这里的“窥镜”是对着镜子看,对着镜子时就能看到自己。 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应该是同时发生,且对着镜子看是看自己的方式,作“自视”的方式状语。这里的语意,不能说“窥镜”,看镜子,“自视”,然后看自己。生活的实际是看镜子时已经看到人了,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无先后关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这也是一个单句,主干是:“智叟止之”,“笑”与“止”同时发生,“笑”修饰谓语“止”的 状态作状态状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是一个单句,主干是“陋者求之”,“陋者”作主语,“求

10、”作谓语,“之”作宾语。“乃以 斧斤”、“考击”都修饰“求”作“求”的状语。其中,“考击”与“求”同时发生。是边敲边求的意思。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相当于“而”,这是一个单句,主干是:余与四人入。“余与四人”作主语,“入”作谓语。“拥火”修饰“入”作“入”的方式状语。“拥火”这个动作与“入”是同时发生。没有先后关系。我们不能说,拥火这个动作完成后,再进去。这两个动作是连动的。三,表修饰的“而”,除连接两件事或两个动作外,还用于单句中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 作谓语的状语与谓语之间的连接。状语由形容词、副词以及介词短语充当,文言在这些状语与谓语之间有时用“而”字来连接。例:舟人大恐,徐而察之,

11、则山下皆石穴罅。“(余)徐而察之。”这是一个单句,主干是“(我)察之”。徐,慢慢地,形容词作状语。修 饰谓语动词“察”的状态。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吾恂恂而起,”这是一个单句,主干是:吾起。恂恂,即慢慢地,修饰“起”作状语,表 示“起”的状态。有人说这种情况,“而”字可译作“地”,在“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这种情况下,“而”字可译作“着”。我认为这两个“而”字没有这两个意思,它是助词,它只起到帮助两个 词连起来的作用。那两个意思是加进去的,但可以加进去的这两个字“地”和“着”确实是状语 的标志。例有志与力,不随以怠。“不随以怠。”“以”相当于“而”,这是个形容词谓语句,语意独立完整,“不随”,即不

12、随便,形容词,作“怠”的状语。这里的“而”可译作“地”。例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是个单句,主干是:陋者求之。也可以说,“以斧斤考击”是介词短语作“求”的状语。“而”连接修饰谓语的状语与谓语,叫表修饰。这里的“而”也可译作“着”。总之,“而”表修饰或表承接的区别是:表承接的“而”一般放在承接复句中,将有先后关系的两件事或者说两个动作之连接起来。而表示修修关系的“而”,却是放在单句中,将两个同时发生且前一个动词修饰后一个动词作状 语的两个动作连接起来或将单句中修饰谓语动词的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与动词连接起来。“而”字连接两个动词时,如果两个动词有先后关系,表承接,如两个动词没有先后关系,是同时发生 且前一动词是修饰后一动词作状语,表修饰,这是重中之重。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