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8847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外贸竞争力对该国的经济发展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如何评价一国(地区)的外贸竞争力提供了科学 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关于外贸竞争力的研究,世界上的许多经济学家和 管理学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 WT0 之后,我国经济,包括对外贸易 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我国(地区)外贸竞争力, 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极为紧迫的课题之一。然而,要研究中国外贸竞争力,就不 能不对外贸竞争力评价

2、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建立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指标一般是指一个数量概念,用来反映社会管理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状况。 指标体系,则是指由单项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管理活动的 综合状况。在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一般是按等级来划分的,上级指标规定和 制约卜级指标的内容与范围,而下级指标的完成则对上级指标起到一种保证作 用。具体来说,建立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设计统计指标体系要考虑统计研究的目的,满足统计研究的实际需要。为 了科学地评价一国或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观察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 置,探索提高该国(地区)外贸竞争力的途径,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完整、

3、全 面反映一国(地区)外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外贸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 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它由产品的外贸竞争力、产 业的外贸竞争力和企业的外贸竞争力来体现。产品外贸竞争力,即出口产品竞 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国际市场、 获取利润的能力。产业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产业及组合在国际市场上所具 有的竞争能力。企业外贸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营销及售后服 务诸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综

4、合比较,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 展的能力。这三个方面本身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 构成了一国(地区)的外贸竞争力。因此,本文认为应从产品外贸竞争力、产 业外贸竞争力和企业外贸竞争力三个方面构筑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联系性原则设计统计指标要从定量分析的全局出发,根据现象在特定活动中的作用设 计指标,并使各种指标在同一体系内,相互协调,形成有机整体。在外贸竞争 力体系中,产品竞争力是核心,企业竞争力是基础和前提,产业竞争力是依托和场所,外贸竞争力是合力和结果。它们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外贸竞争力必 须以产品、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其中,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 业和产品

5、(或服务)的竞争,而企业则是微观经济竞争的主体,所以企业的竞 争力具有关键地位;产品是微观竞争的客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主耍体 现在产品的竞争上。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产业内分工和贸易已成 为主流,因此差别化产品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当然,由于经济发 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稀缺性的影响和约束,一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均 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这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国家和产业的竞争力最终是通过企 业来创造和体现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有极强的相关性和依 赖性,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可比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要考虑指标口径、计算方法在地区间、国际间 及历史上的相

6、互可比性。本文所设计的外贸竞争力指标既可与历史资料对比, 又可用于国家(地区)的横向间对比。可行性原则 设计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到与客观条件相适应的 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可行性,又要考虑到我国目前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 基础,不必要的和难以得到数据资料的指标不设置。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析及应用按照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如图 1 所 示),各指标从不同程度的角度对一国(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进行判定,具有 一定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模型(如表 1 所示)对 一国(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进行整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判断,评价出一

7、国(地 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劣。Kl-Kr 代表外贸竞争力的 r 个因素指标,具体实践中 K1 代表产品外贸竞 争力、K2代表企业外贸竞争力、K3代表产业外贸竞争力;H Xm代表外贸竞争力的 M 个评价等级,具体实践中将外贸竞争力评价的等级设定为 5 个等级, 分别确定为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和很差,如果认为某一指标(如产品外贸 竞争力)很强,则可以被赋值为1.0; 若认为很差,则可赋值为0;其他的中间值以此类推得出。nj代表对i因素指标的j等级评价的调查结果的数量。将上表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数(由德尔菲法及AHP法求得)和评分,由此得出计算公式:外贸竞争力二K1 XXIXnl

8、 1+K1XX2X n 12+Kr X XmXnrra=EKiXXjXnij (i=l-4, j=l-5) 总之,外贸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 有序性和预决性等特性。在研究外贸竞争力体系时,不能被庞杂的数字所淹没, 而应面对数字、做出理性的思考,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做出定性、定量的有 效性分析研究,找出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出提高外贸竞争力 水平的可行途径。参考资料:1. 宋明佳、张庚淼,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人文杂志 , 20032. 陈春宝主编,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19983. 胡列曲,国家竞争力理论的评价与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4. 曾巧生,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江西化工 , 20025. 郑刚、姜春林,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科学管理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