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9146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不屈的生命,永远的春天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解读在语文学科中,词句解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引导情感体验,达到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手段; 还是指导学生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 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的通道。 怎样在教学中艺术地启发和引领学生进行词句解读,是我们六年段在此次关于教学艺术方面的小课题。这次我们选择的课文 理想的风筝 是第七单元 “师恩难忘” 的第二篇课文。记得以前读这篇课文时,总让我想起两句诗,一句是: “我的心想要去飞翔,双脚却踩着大地。”一句是:“我脚踏大地,我的心在飞翔。 ”这篇课文的人物诠释

2、后者。课文塑造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 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 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而做为一个老师, 他最成功之处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虽然他的历史课为文章的作者苏叔阳在大学时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关联, 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对作者的影响是深远的。文章之所以起名为理想的风筝也与此有关。这篇课文是一篇相当长的课文,有 1200 多字,三个课时完成教学全部的教学任务。要求长文短教, 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这节郭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的一部分。一、中心句子的选择的艺术找准一个点,拉出一条线,画一个圆选哪天个句子作为这节课的主线

3、呢?这个句子必须能体现文章的主旨, 又能为学生在这节课抓住重点、 突破学习难点有切实的帮助的。 在选择这节课上能提纲挈领的句子时,我们也考虑了很多。有三个句子先后进入了视线。第一句是:“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句子更多的关注在于这根圆木棍象征的精神在刘老师生命中的重要性,作为第二课时,特别是做为“师恩难忘”这样的单元主题,我们觉得更多地可以关注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 所以我们放弃了它。 第二个句子是:“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个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我们认为这个句子理解起来并不难, 对于六年级长文短

4、教的课文,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句子、内容,老师可以选择略讲,甚至不讲。最后我们选择的句子是:“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因为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也最能体现刘老师放飞的不单是自己生命的风筝,更是一个个学生生命里的风筝,照应课题,突出主旨。其他句子的选择我们也以文章中心为根据, 不过到了六年级, 学生在读课文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 所以我们在课上也关注了学生的选择。 另外,老师们会发现,这节课我们并没有把课文这几个段落的每一个句子全员纳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基于上面的考虑。二、句子解读的方法指导艺术品读词句,读到文字背后去,

5、 触摸文章的灵魂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细节生动细腻, 这些句子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抓手, 以它们为凭借,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步入学习的佳境。 在这节课上我们设计了多种解读的方法, 有情境创设法, 如写板书的细节描写的学习, 创设了三次刘老师写板书的情境, 让学生借用诵读来体会刘老师写板书的艰难, 感受每次的旋转跳跃是怎样地激动着他的学生的心, 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情境里, 感同身受地理解课文。有追问法,“撑”这一动词,郭老师问学生: “撑着刘老师的只是这根圆木棍么?还有什么?” ,“抓住了线绳” 这个“抓”,刘老师仅仅是抓住线绳吗?他还抓住了什么?这样的穷追猛打, 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更好地

6、理解词句及要表达的中心;品赏词语法,相信本节课“漾” 、“终于”、“转”等字的学习给大家留下不少印象吧, 在这样的字词间停驻脚步, 在课文的文句中欣赏准确生动的语言,在语言创造的意境里为主人公喝彩。想象法,上课时,结合作者生平教学“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这句话让孩子们具化想像“行走” “微笑”,切实地理解刘老师对苏叔阳的影响, 刘老师放风筝, 喊“你们不要管, 我自己来” 的情境想像,这些环节的处理,就是为了用孩子们的想象补足课文的空白, 发展语言及想象力。郭老师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也是课文语言的另一补充, 使整节课处在魅力四射的

7、语文磁场中。这些设计与实施引领学生由词到句到景到情到思, 一步步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些解读方法的的应用及授与, 不但让学生理解课文, 更是让他们掌握方法,为进入第四学段的学习做好“渔”的准备。三、句子解读的层次安排艺术一节好的课, 应该像爬山, 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 不断让前面的好风景成为学生的期待, 才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最佳; 也应该像渡大河, 有波澜起伏,有跌宕波顶,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体验单调,而是充满激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梯度呢?我们将苏叔阳的生平资料引入课堂, 这个人的一生也是很不平凡的,我们发现在很多的抗癌网站上也经常拿他做宣传, 他的影视剧本和其他文学作品非常

8、多, 而且场面都很壮观, 是一个很大气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的人生与刘老师的影响应该是分不开的, 于是在课上让他的人生起伏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条大河;又将他的人生阅历与刘老师的“风筝”紧紧联合,交错上升,而两个人的生命也像翱翔蓝天的风筝, 相依相偎,而孩子就站在高山之巅欣赏这两个生命合奏的雄壮的交响曲。 最后很自然地呼唤出 “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这既是苏叔阳对刘老师的呼唤, 也是课堂上每个个体生命对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的呼唤吧。一节 30 分钟的语文课,不可能全面的体现我们的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而这 10 分钟,我也不可能尽述这节课涵盖的教学艺术,但一个小小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有所得,而且是切实地所得,已是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