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39183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 2水的净化教学设计课题 2水的净化一、学生起点分析水是生命之源, 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之一,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后,学生对水资源的污染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通过新闻图片导入,引起了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和兴趣,想知道如何帮助灾区孩子们获得干净的水。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激情,提炼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梳理、归纳生活中水的过滤方法,并能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意识到正确选择饮用水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爱护水资源爱护家园。二、教学任务分析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水的净化是本单元第二节内容。本课题内容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

2、活性炭的吸附、杀菌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本课题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掌握过滤操作,为后面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扎实的基础。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沉淀、 过滤、吸附等水的净化方法,学习过滤的操作技能。2. 通过观看自来水的生产图,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加氯消毒等净水方法的实际应用 。3. 动手设计制作简易净水装置。(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体验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2. 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

3、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树立节水、珍爱水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现象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2. 通过过滤器对水净化过程的探究,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五、教学手段1. 实验用品:天然水、自来水、明矾、活性炭、滤纸、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2.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环节一、情景导入师:展示图片。这些水能直接饮用吗?生: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过渡】:那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帮助这些孩子们,将这些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呢?这节

4、题我们来探究“水的净化”问题,帮助孩子们获得澄清的饮用水。(设计意图: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探究新课 板书 水的净化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杯是我从学校附近的小河中取得的河水,师生讨论:这杯水与我们平时喝的有什么区别?怎样将浑浊的河水转变成澄清的自来水?(设计意图: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板书 一、自来水的形成过程师: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自来水厂净水的第一步应该是做什么啊?生:得到丰富的水资源(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板书 二、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板书 1 、取水师: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吗?生:可以

5、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可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自来水厂,把从自然界取来的天然水放在蓄水池中静置一段时间静置一段时间是干嘛?大家看一下这杯河水我们已经静置了 一会儿,你们观察到 了什么现象?生:泥沙沉淀在烧杯底部师:肯定学生的回答ppt :展示泥沙沉淀在烧杯底部的图片 板书 2 、沉淀静置沉淀师: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怎样将烧杯中悬浮的杂质沉淀速度加快?实验:将所展示的 2 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 1 杯中加入明矾溶液,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师生互动:请一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加明矾的一杯水比没有加入的更

6、加清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师:向水中加入某些净水剂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板书 吸附沉淀师: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呢?生:过滤师:你在生活中用到过哪些过滤操作?(例如:茶杯中的筛子)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茶壶的漏斗、施工现场的漏沙、淘米、豆浆机里剩下的豆渣等(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师:化学中过滤指: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板书 3 、过滤ppt :显示什么是过滤?过滤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本过滤液体图示。并回答图中所包含的仪器和用品有

7、哪些?生: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师:教师动手制作过滤器演示过滤操作ppt :显示过滤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并利用动画将过滤操作重新演示一遍师:引导学生归纳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向学生展示滤液,让学生比较过滤前与过滤后溶液的变化,并分析如果滤液是浑浊的,原因有哪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师: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自来水?生: 不是师: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师: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生:活性炭ppt :木炭吸附性的动画演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

8、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奥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 4 、活性炭的吸附师:现在得到的水可以放心饮用了吗?生:不能,还含有细菌和病毒等(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师:自来水的形成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二氧化氯、漂白粉等ppt :展示消毒剂的种类 板书 5 、杀菌、消毒师: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的净化我们得到的水就是自来水师:家中的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有什么现象?你有试过用了很多肥皂,却出不了泡沫吗?你穿过洗过后感觉硬梆梆的衣服吗?汰渍洗衣粉使用说明:“手洗、机洗、硬水、软水都合适。” 板书 三、硬水和软水(自来水与纯净水的区别)师: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9、,这样的水叫硬水,在加热或长时间放置时, 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 (水垢)。什么样的水叫软水?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板书 :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师: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学生根据课本讨论出方案,分组实验。把肥皂水分别加到盛有软水和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填导学案表格。试验后阅读教材并总结出区别方法师:怎样使硬水软化?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师:加入化学试剂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离子; 板书 :加热煮沸。师生小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师:自来水怎样转化为纯净水?你们知道医院使用的蒸馏水怎样制得吗?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蒸馏流程。ppt :展示蒸馏过程图环节三、运用巩固1、下列各组混合物

10、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二氧化锰和水C.食盐和白糖D.铁粉和铜粉2、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 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A.沉淀B.过滤C.吸附D.蒸馏3、下列方法能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是()A. 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C. 溶解食盐D.加入肥皂水4、指出左图中的错误 : 。( 2)。5、要除去水中的下列杂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水中的泥沙:。水中的食盐:。水中的酒精:。 水中的有色有味物质:。6. (2010·邵阳中考) 2010 年 4 月 14 日 07 时 49 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

11、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环节四、畅谈感悟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 得到初步净化, 要经过哪些步骤呢?师:由此我们看到, 污染的河水要变得更清澈, 需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回顾人类的发展道路,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人类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过程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珍爱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

12、一定可以让水更清、天更蓝,家园更美丽,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自身做起”。(我倡议我们一起齐声朗读一遍)环节五、当堂检测1.纯净水是 _色、 _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_和 _杂质,因此常呈浑浊。2. 在某些乡村,可以采用_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出来,达到净水的目的。3. 用具有_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_,还可以吸附掉一些 _的杂质,除去臭味。4. 含 有 较 多 _的 水 叫 硬 水 , 硬 水 在 _ 或_时,能生成沉淀(水垢)。_叫软水。5. 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 _,硬水遇到

13、 _易起_。6. 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通过 _降低水的硬度。环节六、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主要介绍了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本课题与生活结合很紧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形成一定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对于过滤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教师采用学生先合作预习、 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过滤的操作录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评价、教师总评讲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

14、地理解操作要领,达到掌握过滤操作的教学目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教学中教师将各难点分散讲解,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教材净化水的流程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比较明显的优点是:第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上这节课之前,我从河里取回几瓶水,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把这浑水变得清澈一些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第二,学生分组实验、发现问题、提高实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过滤速度太慢。 3、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15、4 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 5、有的同学太着急,用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这节课找到了许多不足之处:课堂组织设计不当,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 花费时间较长。 在分组

16、实验后, 汇报交流是探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而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可能汇报重复的实验结果,这样会导致时间不够用,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后,常常会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重复一遍学生的说法,这自然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进行调控,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都是要提前思考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1、每个问题的提出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训练扎实。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