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0316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姓袁姓来源_百家姓袁姓由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百家姓袁姓来源 百家姓袁姓由来袁姓,是中华民族的大族之一,其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 33 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下面由 为大家整理 的百家姓袁姓来源,希望大家喜欢!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 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荷泽东北)而得姚姓。 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 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 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 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

2、别以这 6个字为姓。正如 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 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 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 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 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 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 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

3、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 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 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 是河北袁氏。3、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 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 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 ……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 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

4、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 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 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 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 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 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 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 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 (韦)纥氏、斛律氏、 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 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 氏,八曰莫

5、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 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袁纥氏,袁韦形近,韦回 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 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 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袁纥氏。在 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 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 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一姓乞袁氏,实即成吉思汗 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袁、颜、弓I,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 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 其后裔自谓出

6、自 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百家姓袁姓迁移分布历史分布自春秋末,袁姓一直活跃在河南一带。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 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到汉朝,形成了以汝南汝阳(今河南汝南)为中心的大 姓。从袁安以下的四代人都做到太尉、司徒、司空的高位。如果说汝 南袁氏在东汉时大放异彩,强盛了百余年并上演了由盛而衰乃至最终 湮灭的历史悲喜剧的话,那么从曹魏至隋唐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 由 陈郡(当时为陈国,后改为陈郡)袁氏唱主角,再创袁氏家族史上的辉 煌,对袁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陈郡的袁氏自东汉袁滂任司徒开始, 曹魏,晋朝至隋唐,人才辈出,子孙

7、连续13代都有人担任重要职务, 活跃在政坛将近600年,权势显赫。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 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 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 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 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 阴。袁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淮阳一带,世居阳夏,至西汉时,其子孙 世代为官,地位显赫,成为当地一大望族,阳夏是袁氏的祖居地,该 地晋代属陈留,所以袁氏以陈留郡最望。此后,迁徙各地的袁氏多为 陈留分支,他们都以&squo;陈留”为其堂号,至东

8、汉,迁居汝南的 袁氏发展形成了当地的一大望族。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袁氏后裔, 因仕途、避难等原因形成众多支系,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及江南的许多 地方,经过不断的繁衍、发展,成为当时望族,形成了彭城、京兆、 东光、太原、华阴、襄阳、濮阳、宜春等郡望。宋朝时期,袁姓大约有26万人,以人数算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 湖南。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 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 38世孙袁志君因任 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 为广东袁氏开 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区、惠阳区等地。明朝,袁姓大约53万,为明朝第三十六大姓。袁姓人口增长高 于全国

9、人口的增长,宋、元、明 600年袁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 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的袁姓人口萎缩严重。明末,袁姓也进入了台 湾,袁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间有了很大的区别,由 东南部向西部、华中、华北回迁。袁姓南迁始于唐代以前,至宋时,已成为南方的一大望族,其中 以浙江、江苏、江西分布最多,袁氏入闽始于宋代以前,宋代以后便自福建迁入广东等地,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布我国广大地区,在广西、 云南等省境的瑶族中,袁为大姓。4当代分布袁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 三十七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六十三万一千余,占全国 人口总数的0.48%左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

10、于四川,河北两省,大约占袁姓总人口的23%。在北方,河南、河北是袁姓聚居地;在南方,袁姓人口在江西、 江苏、四川、浙江、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8%。袁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总体而言,南方袁姓人口超过北方。在台湾省的百家姓中, 袁姓居第94位,他们大多是清朝时期和1949年左右从中国大陆迁 居来此,主要聚居在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台南等地。在国外, 袁姓侨居地集中在东南亚各国及欧美一些国家;还有些侨居美国、英 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百家姓袁姓郡望堂号郡望陈郡:秦置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 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

11、淮阳郡。此 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省上蔡西北)。东晋治 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为陈郡 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袁安。5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 明为府。彭城郡: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圭寸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 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 (今江苏省徐州)。 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 初撤销,并入州治。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东光县: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

12、秦时胡苏等地置东光 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 “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 京师及其附近地区,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金元在陕西置京兆 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 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华阴县:本春秋时晋地。汉高帝八年置华阴县,以在华山之北, 故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 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 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

13、市)。以后宋、 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 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 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 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 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 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陈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 唐为汴州陈留郡。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襄阳(在今湖北省襄阳市)。隋唐为 襄

14、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此之袁 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宜春县: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属江西,汉即名宜春,晋为宜阳, 隋恢复原名)。元为路。明清有袁州府,民国废府。治所在今宜春市 袁州区。堂号卧雪堂:东汉袁安没做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 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 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 雪堂”的由来。守正堂:袁安为人严谨,后来做了楚郡太守。当时楚王谋反,株 连了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时,审清问明,释放了 4000多人。 后来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应该、“汝、“介弗过堂: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袁可立堂号。万历年间,袁可立因 为耿直建言被万历皇帝贬官为民,二十六年始得昭雪, “弗过” 是他自励自勉的态度和决心。此外,袁姓堂号还有: “陈郡堂” 南堂”、“三公堂”、“彭城堂”、“陈留堂”、“怀楚堂”、“维则堂” 禳堂”、“介江堂”、“介祉堂”等。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