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21834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2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各国的 产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具有鲜明的规律性, 即都具有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 均衡的阶段性演化的特征。一、配第克拉克定律最早对产业之间比例关系进行研究论述的,当数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配第在17世纪发表的政治算术中用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不同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不同。此后, 克拉克进一步对劳动力逐渐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现象进行研究,他收集并整理了若干国家按照年代的推移, 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移动的统计资料得出了著名的配第克 拉克定律。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2、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劳动力便由第一 次产业或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 结果, 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的分布将减少, 在第二 次、第三次产业的分布将增加。配第认为, 劳动力之所以会沿着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这个轨迹来 移动,是因为制造业比农业能得到更多的收入(附加价值) ,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得到更多的 收入(附加价值) ,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出现的收入的相对差异是引 起劳动力由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转移的原因。二、库茨涅兹的进一步论证库茨涅兹在 “配第克拉克定律” 的基础上, 把国民收入在三

3、次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 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第一次产业(即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国民收入 中的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是不断下降的。(2)第二次产业(即工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而该 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3)第三次产业 (即服务部门) 实现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 而该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总的来看是上升的。除此之外, 库兹涅茨还深入到各产业内部进行考察, 研究有关产业在产业结构变动中的 作用与影响,指出:第二次产业份额的上升

4、,主要是由制造业促成的,而在制造业内部,加 工和化学、石油等行业的份额显著上升,而纺织、服装、木材和皮革行业的份额则下降了。综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涅兹的研究成果,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可以这 样表述: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会从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这样,第一次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和占有的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 第二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升到稳定乃至缩小,第三次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 成为最庞大的产业。也就是说,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重心沿着第一次、第二次、

5、第三次产业的顺序 逐步转移。 一般说来, 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 第三产业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重 越高,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即物质生产领域的比重就越低。三、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理论分析 为什么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会出现顺次转移,其直接原因可以归纳为: 产业间需求收入弹性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第一次产业的主要产品是农产品, 绝大多数农产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其需求的收入 弹性较小, 属于需求低增长产业,因而价格不易有大的提高, 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价值;第 二次产业的产品工业品中,有一部分是人们的生活必需晶,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耐用消费晶, 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要大于农产品, 需求的

6、增长性较农产品为高, 较易维持较高的价格, 获得 较高的附加价值; 第三次产业的产出为服务, 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 人们才有可能对它大 量消费, 它的需求收入弹性通常又大于工业品, 属于需求高增长的产业, 但由于这一产业进 入壁垒低, 内部竞争异常激烈, 价格一般要低于工业品, 这样,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 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一般会从农产品转向工业品, 进而又会从实物产品转向无形产品 服务, 而各产业附加价值的特性,使得第一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份额趋于减少, 而二、三 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所占份额趋于增加, 所以, 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 国民收入的支出结构 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一点就成为国

7、民收入在产业间相对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是引起劳动力在各次产业间相对比重变化的直接原因。 比较劳 动生产率是指某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与该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之比。 由于第一次产业 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这样就减缓了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速度, 使得第一次产业劳动力 相对比重下降的速度落后于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下降的速度, 所以在大多数国家, 第一次产业 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低于 1;第二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 型机器设备的采用, 使得第二次产业内部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生产率成为可能,所以, 在工业化初期, 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都是上

8、升的, 但到工业化达到一定水 平后,劳动力相对比重即趋于稳定,于是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大多数国家都大于1;第三次产业由于是需求高度增长的, 所以其有很强的吸纳劳动力的特征, 同时, 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不快, 所以,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是上升的。但是, 由于第三次产业进入壁垒 较低,内部竞争激烈,致使“服务晶”的价格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附加价值较低, 但该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依然大于劳动力相对比重, 并且经济越发展, 这种趋势越明显, 两者的差距越大,所以在大多数国家第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大于1。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自然的、 渐进的过程, 是由一个国家科 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的。为什么各个国家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呢?原因主要有: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 消费者需求结构的变化是类似的, 其特征都基本附合恩格尔定理, 即 用于饮食的费用在家庭开支中的比例会不断减少; 要使人均产出有所增加, 基本积累无论 是物质资本的积累还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都会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各国采用的或准备采用的技术都是相似的;各国都参与国际贸易而面对同一国际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