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22548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三《桃花源记》练习卷(wang).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上语文第8 周水平测试桃花源记复习卷班级:姓名:学号:一、重点实词解释。1、捕鱼为业() 2 、缘溪行() 3 、中无杂树() 4 、落英缤纷()5、欲穷其林() 6 、林尽水源() 7 、仿佛若有光() 8 、才通人() 9 、悉如外人() 10 、具答之() 11 、咸来问讯()()12、皆叹惋()13、复延至其家() 14 、此中人语云() 15 、不足为外人道() 16 、便扶向路() 17 、诣太守() 18 、欣然规往()19、后遂无问津者()二、一词多义。1、渔人甚异之()闻之()具答之()处处志之()2、便舍船()屋舍俨然()3、寻向所志 ()寻病终 ()4、处处志之() 寻

2、向所志()5、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三、古今异义词。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妻子邑人古义:今义: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5、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四、通假字。1、便要还家通,意思是五、出自课文的成语。六、翻译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七、理解性默写。

3、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表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说明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的句子是:八、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的叙事顺序是:_ _ 桃林 -_ _桃源 -_ 桃源 -_ _桃源(填两个字)2、本文开头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有什么作用?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5、渔人要离开桃花源时,为什么桃源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6、文章最后两段删去行不行?为什么?7、课文中的桃花源是

4、一个的理想社会。8、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九、阅读理解。(一)(22 分)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 。 复 行数 十 步 , 豁然 开 朗 。 _, _ ,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

5、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按照原文的要求填写文中的空白。 (5 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为宫室、器皿()不足为外人道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 _4写出出自本文段的成语四个(2 分)_5指出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四个(2 分)_6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3 分)答: _阅读语段,答文后题。(二)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6、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5 分)缘:俨然:豁然:黄发:交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 分)渔人甚异之:林尽水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3 分)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2 分 )A比喻B夸张C借代D对比5、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7、?(3 分)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 分)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8、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1、理解背诵(用原文回答)(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 的?(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

9、境况 (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2、解释加点字词。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具()答之并怡然()自乐乃()大惊便要()还家皆叹惋 ()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间隔。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具言()所闻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3、问答题。(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