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26777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平均数》微课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均数微课设计西关街小学田生菊【教学内容】201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90、 91 页平均数。【教材分析】“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 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的概念,是一种常用的 " 特征数 " 。它既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推断和预测总体特征的,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本课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 是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 除法运算含义与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 从基础知识来看, 分为两个内容: 即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 标准( 2011 )较标准(实验稿)做了较大

2、的改动,其中就大大增加了 “统计与概率 ”的内容,把原来第一学段的平均数放在第二学段中,这样的调整更加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经验的多样化可以为以后学习 “正规 ”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此外标准( 2011 )还增加了平均数易受极端数的影响(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影响)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特点的认识。因此,根据标准( 2011)中的理念,平均数的学习中,重要的不是它的定义和作为代数公式的运算程序,而是它所包含的统计意义。故教学中不能只给出几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 并且把数据的复杂程序、 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作为教学重点, 而应当强调对平均数的意义、 特点的理解,

3、 注重对其统计含义的理解,以及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准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学情分析】标准( 2011 )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统计知识,已经多次经历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本课学习是学生“第一次”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这里把“第一次”加上“”,是因为本校在上一学年全校更换用新教材的, 本届四年级学生三年级时用的还是旧教材,已经学习过平均数。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平均数”和“平均分”的联系和区别不是很清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单一、呆板。另外还感到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由于对平均数的统计含义理解不透,导致不能准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以往我们把平均数这节

4、课当成是一节应用题的课,侧重读题、分析、计算。而从标准( 2011 )出台以后,列入统计与概率的范畴,重视平均数意义的教学,也注重学生估计意识、猜想意识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实际的数);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中,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并且知道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3、学生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先求总数再平均分等;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2、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5、、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并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2、让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策略】1、以 "情"、"趣"开路。2、以“生活”为载体,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提供丰富的生活化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攻克重难点,最后又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流程:同学们:大家好

6、!今天我们来学习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首先我们来看,这里有一个长方体容器,用三个挡板把这个容器平均分成 4 格,在里面盛上高度不等的水,请你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把这几个挡板拿开,里面的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看,拿走挡板,高处的水往低处流,最终水面高度相等,这个相等的高度就是水面的“平均高度” 。这个平均高度到底的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啊,是水从高的地方移到了少的地方,这个过程在数学上被称为“移多补少”。我们再来看,这里有三排小球,分别是6 个、 7 个、 2 个,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的个数同样多?瞧,这样移动,每排的小球就都变成了5 个。那么,就是 6、7、2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5

7、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平均数”这个朋友。现在请跟田老师走进学校组织的“捡回一个希望” 活动,小红、小兰、小丽、小明是一组,小红收集了14 个瓶子,小兰收集了12 个,小丽收集了11 个,小明收集的瓶子有15 个。要想知道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我们可以怎样做呢?没错, 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小红的1 个瓶子移给小兰,把小明的2 个移给小丽,这样一来,他们每个人收集的瓶子就同样多了,都是13 个。其实,刚才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总数平均分成4 份,我们可以用 14+12+11

8、+15的和除以 4 这个算式计算得出 14、12、11、15 的平均数 13,也就是用总数量除以份数。这里, 14、12、11、 15 的和就是总数量, 4 是份数,除得的商 13 就是 14、12、11、 15 这四个数的平均数。现在请你思考,我们求出平均每人收集 13 个瓶子,是表示他们真的每个人都收集了 13 个瓶子吗?没错, 13 只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特点?1、它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一个中间数;2、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3、它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现在你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了吗?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田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在一个晴朗的午后, 老大、老二和老三这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它们各自数了数自己钓到的鱼,老大钓到7 条鱼,老二钓到 6 条鱼,老三钓到 2 条鱼。老三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啊,猫妈妈说了,今天谁钓的鱼最少就不能去游乐园玩,于是老三哭得特别伤心, 怎么哄也哄不好。 这时老二说: “我有主意了。 ”诶, 老二到底想出了怎样的主意能让三位猫兄弟一起去游乐园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去思考了。好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到这里了,下一次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