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2867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修订履历修订日期修订摘要版本号制/ 修订者2006/06/13新版A刘雷勇2008/08/18更改公司名称B刘雷勇2010/03/261、完善和增加“第2、完善和增加“第4 条:职责”中部分内容5 条:作业办法”中大部分内容C施玉玲2010/05/191、更改 5.3.142、增加 5.3.19D陈凯正本 : 文控中心副本持有单位 :总经理室 厂长室 研发部 采购中心业务部 物控部 生产部 品质部 工程部 财务部 行政人事部 。制定审核批准1、目的规范产品的 PCB 工艺设计, 规定 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 使得 PCB 的设计满足电 气性能、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等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

2、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公司产品的 PCB 设计和修改。3、定义(无)4、职责R&D 硬件工程师负责所设计原理图能导入 PCB网络表,原理上符合产品设计要求。R&D 结构工程师负责所设计 PCB结构图符合产品设计要求。R&D PCB Layout 工程师负责所设计 PCB符合产品设计要求。5、作业办法 /流程图 (附后)5.1 PCB 板材要求5.1.1 确定 PCB 所选用的板材、板厚等,例如 PCB板材: FR-1、 FR-4、CEM-、1 CEM-、3 纸 板等, PCB板厚:单面板常用 1.6mm ,双面板、多层板常用 1.2m

3、m或1.6mm,PCB的板材 和厚度由结构和电子工程师共同确定。5.1.2 确定 PCB 铜箔的表面处理方式,例如镀金、 OSP、喷锡、有无环保要求等。 注:目前应环保要求,单面、双面、多层 PCB板均需采用 OSP表面处理工艺,即无铅工 艺。(特殊工艺要求除外,如:轻触按键弹片板表面需镀金处理)5.1.3 确定PCB有关于防燃材料和等级要求, 例如普通单面板要求:非阻燃板材 XPC或FR-1 94HB和94V-0; TV产品单面板要求: FR-1 94V-0; TV电源板要求: CEM19 4V-0;双 面板及多层板要求: FR-4 94V-0 。(特殊情况除外,如工作频率超过 1G的,PC

4、B不 能用FR-4的板材)5.2 散热要求5.2.1 PCB 在布局中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空气对流的位置。5.2.2 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 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 1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 盘),如下图所示:焊盘两端走线均匀或热容量相当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5.2.3 大功率电源板上,变压器及带散热器的发热器件下面需开圆形直径为 3.0mm-3.5mm的散热孔5.2.4 解码板上,在主芯片的 BOTTE层M的大面积的地铜箔上需开斜条形绿油开窗,增加主 芯片的散热效果。5.3 基本布局及 PC

5、B元件库选取要求5.3.1 PCB布局选用的 PCBA组装流程应使生产效率最高: 设计者应考虑板形设计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组装流程的问题, 如多层板或双面板的设计 能否用单面板代替 PCB每一面是否能用一种组装流程完成能否最大限度的不用手工焊使 用的插件元件能否用贴片元件代替5.3.2 PCB 上元器件尽可能整齐排列( X,Y 坐标),减少机器上下左右的行程变化频率, 提高生产效率。5.3.3 为了保证制成板过波峰焊或回流焊时, 传送轨道的卡抓不碰到元器件, 元器件的外 侧距板边距离应大于或等于 5mm,若达不到要求,则PCB应加工艺边。工艺边要求如下:机插定位孔及不能机插的区域:5.3.4 上

6、图中左边直径 4 mm的圆形机插定位孔的位置必须固定,距离相邻两条板边的距 离各5 mm;右边4X5mm的椭圆孔只要与下板边(轨道边)的距离保持 5 mm,与右 板边的距离可以适当移动,但不能小于 5 mm,且不大于拼板尺寸的四分之一;没 有机插元件的 PCB,可以不用增加机插定位孔。5.3.5 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机插元器件和走线。(不包括安装孔自身的走线和铜箔)5.3.6 考虑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设计:元器件均匀分布,特别要把大功率的器件分散开, 避免电路工作时 PCB上局部过热产生应力,影响焊点的可靠性;大功率元件周围不应 布置热敏感元器件,它们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距离;电解电容不可触及发热元件,

7、如 大功率电阻、热敏电阻、变压器、散热器等;电解电容与热源(散热器、大功率电 阻、变压器)的间隔最小为 3.0mm,其它立插元器件到变压器的距离最小为 2.5mm。5.3.7 器件和机箱的距离要求: 器件布局时要考虑尽量不要太靠近机箱壁,以避免将 PCB 安装到机箱时损坏器件。 特别注意安装在 PCB边缘的,在冲击和振动时会产生轻微移动或没有坚固的外形的 器件,如:立装电阻、变压器等。5.3.8 布局时应考虑所有器件在焊接后易于检查和维护,小、低元件不要埋在大、高元 件群中,影响检修。5.3.9 可调器件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调试和维修: 应根据系统或模块的 PCBA安装布局以及可调器件的调测方

8、式来综合考虑可调器件的 排布方向、调测空间。5.3.10 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插件器件, 象连接器、 DIP 封装器件,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 波峰焊方向平行。5.3.11 轻的插件器件如二级管和 1/4W电阻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垂直 , 这样能防止过波峰焊时因一端先焊接凝固而使器件产生浮高现象。5.3.12 为了保证可维修性, BGA器件周围需留有 4mm禁布区,最佳为 5mm禁布区。一般情 况下BGA不允许放置在背面,当背面有 BGA器件时,不能在正面 BGA 5m禁m布区的 投影范围内布器件。5.3.13 0603 以下、SOJ、PLCC、BGA、0.6mm Pitch 以下的SO

9、P、本体托起高度( Standoff )>0.15mm的器件不能放在波峰面; QFP器件在波峰面要成 45度布局。5.3.14 两面回流再过波峰焊工艺的 PCB板,焊接面的插件元件的焊盘边缘与贴片元件本 体的边缘距离应 3.0mm。5.3.15 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尽量远离。5.3.16 晶振放置位置尽量靠近主芯片相关引脚,晶振匹配电容等其它辅助件放置在晶 振和主芯片的间的连线上。5.3.17 合理布置电磁滤波 /退耦电容,此电容尽量靠近 IC电源脚, RC回路靠近主 IC。5.3.18 PCB 元件库的选取,规定从研发部 PCB组标准元件库 MTC-LIB中

10、统一调用,此元 件库存档路径:,此元件库会随着新元件库的增加随时刷新;如果在此元件库当 中没有的元件,需提供元件规格书制作新的标准元件库。5.3.19 在做除解码板之外的小板,如:前控板,遥控接收板,按键板, SCAT板等等时 需要注意考虑工厂的生产效率问题;工厂工艺现在有:高速贴片机,多功能贴片 机, AI机,回流,波峰焊等,所以在做上述小板时需要注意尽量减少工艺流程。 发现此类问题需与硬件和相关经理沟通更改。高速贴片机要求如下:编带要求在 8X4以下的元件在高速贴片机上贴片, 8是指元件编带的宽度, 4是指编带中两个元 器件之间的间距。其余都需在多功能机上贴片。5.4 走线要求5.4.1

11、PCB走线以最短,最少过孔走线为原则(特殊情况除外),避免走直角或锐角;相 邻两层信号层的走线应互相垂直;电源 / 地线层可以与信号层结合以减少层数。5.4.2 关键信号线的处理, 如时钟信号线, 要求最短走线且做包地处理, 避免产生干扰; 差分信号线应满足等长、等间距、等线径即等物理结构走线,的两差分信号线外 需包地线。5.4.3 对于线长超过 50mm的信号线增加匹配电阻,确保匹配,避免线路上反射形成震荡 发射。5.4.4 晶振走线尽量短, 尽量不走过孔, 一根线不能超过 3个过孔,模拟信号线如音视频 信号线不能靠近或在晶振的下面布线。5.4.5 PCB线路距板边距离: V-CUT 边 0

12、.5mm,铣槽边 0.3mm,邮票孔 1.5mm。5.4.6 散热器正面下方无走线(或已作绝缘处理),为了保证电气绝缘性,散热器下 方周围应无走线 (考虑到散热器安装的偏位及安规距离) ,若需要在散热器下布 线,则应采取绝缘措施使散热器与走线绝缘,或确认走线与 散热器是同等电位 或是同一网络。5.4.7 元件焊盘需单独引出走线后才接入大面积铜箔。5.4.8 在元件焊盘上不允许有过孔, SMT元件的焊盘上或其附近不能有通孔, 否则在回流 焊过程中,焊盘上的焊锡熔化后会沿着通孔流走,会产生虚焊、少锡,还可能流 到板的另一面造成短路。5.5 定位孔和光学定位基准点的要求5.5.1 有表面贴装元器件的

13、 PCB,在板对角处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对称光 学定位基准点,即 MAR点K 。基准点用于锡膏印刷和元件贴片时的光学定位,根据基准点在 PCB上的分布,可分 为拼板基准点、单元基准点、局部基准点等。5.5.2 基准点中心距板边距离大于 5mm。5.5.3 基准点焊盘、阻焊设置正确,基准点焊盘:为直径为 1mm的实心圆 形或边长为 1mm的正方形;阻焊开窗:阻焊形状为与基准点同心的 圆形或正方形,大小为基准点直径的两倍以上,即 3或4mm。5.5.4 基准点范围内无其它走线及丝印:为了保证印刷和贴片的识别效 果,基准点范围内应无其它走线及丝印。5.5.5 需要拼板的单板,每块单元板上尽量保证有基准点

14、,若由于空间 原因单元板上无法布下基准点时,则单元板上可以不布基准点, 但必须保证拼板工艺边上有符合要求的基准点。5.5.6 测试机架定位孔:单板测试,单板上需要有三个以上相同尺寸的机架定位孔,拼 板测试的机架定位孔可共用锡膏印刷机定位孔。5.5.7 锡膏印刷机定位孔:在单板(不能拼板的 PCB)或拼板工艺边上增加四个 2.0mm的NPTH孔;对称拼板的 PCB,此定位孔需对称放置。5.6 丝印要求5.6.1 丝印字符遵循从左至右、 从下往上的原则, 对于电解电容、 二极管等极性的器件在 每个功能单元内尽量保持方向一致。5.6.2 元器件焊盘、需要搪锡的锡道上无丝印,器件位号不应被安装后器件所

15、遮挡。 ,5.6.3 有极性元器件其极性在丝印图上表示清楚,极性方向标记易于辨认。5.6.4 所有间距 2.0mm的通孔焊盘,在 BOTTE需M加阻焊白油丝印,防止焊盘连锡。5.6.5 插座脚位及网络名需做丝印标识,便于调试。5.6.6 PCB 上应有板名、日期、版本号、 P/N号等制成板信息丝印,位置明确、醒目。5.6.7 电源部分 FUSE应加安全标志和参数标识丝印,强电与弱电间应用粗的丝印线分开, 并印上高压危险标识和“ DANGER!HIG HVOTAGE ”,以示警告。5.7 安规要求5.7.1 保险管的安规标识齐全 保险丝附近是否有标识,包括保险丝序号、熔断特性、额定电流值、额定电

16、压值、警 告标识。5.7.2 PCB上危险电压区域标注高压警示符,高低压区要符合安全爬电距离7mm,交流零线与火线之间的距离 3mm。PCB 的危险电压区域部分应用 1mm宽的丝印线与安全电压区域隔离,并印上高压危险 标识和“ DANGER!HIG HVOTAGE ”。5.7.3 PCB 板安规标识应明确PCB 板五项安规标识(UL认证标志、生产厂家、厂家型号、UL 认证文件号、阻燃等级) 齐 全。5.8 PCB 尺寸、外形要求5.8.1 PCB 的板角应为R型倒角(特殊要求外 )。5.8.2 单板尺寸小于 50mm * 50mm的PCB应进行拼板。5.8.3 拼板后单板连接处的分割,采用“

17、V”形分割、邮票孔、“V”形分割加铣槽、 “V” 形分割加邮票孔等几种方式, 根据 PCB单板的具体情况, 兼顾印制板强度、 生产工 艺及成本进行控制。5.8.4 “V”形分割线应该平行于印制板的边线。“ V”割后 PCB板残留的厚度:1.6mm厚的板材:+-0.10mm(酚醛纸基板)+-0.10mm(环氧玻璃基板)1.2mm或1.0mm厚的板材:+-0.10mm(酚醛纸基板)+-0mm(环氧玻璃基板)5.8.5 邮票孔的要求5.8.5.1 在PCB拼板上若需增加邮票孔,增加邮票孔的位置,一定先咨询结构工程师, 得到结构工程师确认后方可增加。5.8.5.2 开邮票孔的地方板与板之间开槽需 1m

18、m以上,每组邮票孔连接的长度和数量视 邮票孔孔径大小来决定,如增加孔径为 0.5mm 的邮票孔,孔边到孔边距离为 -0.35mm ,则每组邮票孔的数量可以较多,但连接长度最好在 5mm 以上 10mm 以内;若增加孔径为 1.0mm 的邮票孔,孔边到孔边距离为 -0.45mm ,则每组邮 票孔的数量相对要少一些,连接长度控制在 5mm 左右。5.8.6 不规则拼板需要采用“ V”型分割加铣槽方式时,铣槽间距应大于 1.2mm。5.8.7 若PCB上有大面积开孔(面积 100mm)2 的地方,在设计时要先将孔补全, 以避免 焊接时造成漫锡和板变形, 补全部分和原有的 PCB部分要以单边几点连接,

19、 在波峰 焊后将之去掉。原来PCB5.9 可测试性要求5.9.1 PCB上所有的连接插座的输入、 输出接口的引线脚上都要增加测试点 (悬空的元件 脚上不用增加),且测试点与引线脚直接相连。5.9.2 测试点放置在同一面(通常为直插元件的焊接面),不能将元件脚的焊盘作为测 试点。5.9.3 测试点的形状、 大小应符合规范, 测试点为无孔的圆形焊盘, 焊盘尺寸为± 0.2mm (从PCB标准元件库里调用)。5.9.4 两测试点的中心间距应 2.8mm,测试点与板边的距离应 3mm,测试点与焊接面上 贴片元件的间距应 2.54mm,测试点到定位孔的距离应 0.5 mm。5.9.5 在改板时

20、,若此板已制作测试机架,则尽量不要变动测试点位置,如必须改动测 试点,则必须先告知工厂负责 PCBA的工艺工程师,且测试点移动的距离应大于 2.8mm,而且最多只可以改动几个(与工艺工程师协商确认)。5.9.6 解码板上 8脚串行FLASH下需要增加自动烧录测试点(从 PCB标准元件库里调用)。 PCB 封装设计5.10.1 SMT 焊盘设计遵循相关标准,如 IPC7831标准。5.10.2 元器件焊盘大小和开孔尺寸参考元器件的规格说明书和实物的尺寸确定,焊盘 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元器件引脚的宽度,焊接效果最好。5.10.3 对于通孔来说, 为了保证焊接效果最佳, 引脚与孔径的缝隙应在 0.25

21、mm0.75mm之间;较大的孔径对插装有利,而想要得到好的毛细效果则要求有较小的孔径,因此需 要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5.10.4 未做特别要求时,元件孔形状、焊盘与元件脚形状必须匹配,并保证焊盘相对于孔中心的对称性(方形元件脚配方形元件孔、方形焊盘;圆形元件脚配圆形元件孔、圆形焊盘),以保证焊点吃锡饱满。5.10.5 元件外形丝印设计, 参照元件的规格说明书和实物制作, 外形丝印比实物可以稍 微加大不能偏小,但最好能体现元件的实际外形和尺寸。5.10.6 所有间距 2.0mm的通孔焊盘在 BOTTE层M 需加阻焊白油。5.10.7 轴向元器件和跳线以 2.5 mm为步径制作系列元器件封装

22、;但在同一块 PCB上使用此 类元器件封装(即焊盘引脚间距)的种类尽量减少,以减少元器件成型的调整次数,提 高插件效率。5.10.8 需过波峰焊的贴片 IC 各脚焊盘之间需加阻焊油,在平行波峰焊方向的最后一脚需 设计偷锡焊盘。5.10.9 需要过锡炉后才焊的元件,焊盘需开走锡位,方向与过锡方向垂直,宽度视元件 孔的大小设计为 -1.0mm,以防止过波峰后堵孔。5.10.10 当插件元件每排引脚较多, 且相邻焊盘边缘间距为 -1.0mm时,推荐采用椭圆形焊 盘或在两边加偷锡焊盘; 若在 PCB设计受限制无法设置偷锡焊盘时, 在PCB设计时应将 DIP 后方与焊盘临近或相连的线路绿油开放为裸铜,作为拖锡焊盘用。5.10.11 变压器封装要有防呆设计。5.10.12 PCB封装的命名参照印制电路板设计 - 元器件封装库命名基本方法 V3进行命 名。6、支持性文件6.1 研发部开发图纸编码规则6.2 印制电路板设计 - 元器件封装库命名基本方法 V37、记录 PCB设计自查表 PCB设计制作 / 修改要求表 AMTC-PC综B 合管理表8、流程图:部门/职责程序 /活动备注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