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34115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进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heng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2013-04-07 10:54:25邓翠华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3年04月04日西方先行工业化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基本沿袭了这 条路径。然而,中国是在目前人类“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地球生态承载力多达 25 %前提下进入工业文明的。中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既没有先行工业化国家 所具有的资源禀赋,也没有其所拥有的环境容量,遇到的资源环境约束可想而知。 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所谓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指

2、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 建设过程中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并进,既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又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的路径,总体来说应按照党的十 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具体说,主要在如何促进二者的和谐一致、配合得当、良 性循环、和谐发展上下功夫。一、确立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谐性的生态文明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 道德观,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打下思想基础。有些观点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存在对立关系。 如

3、认为,我国还是发 展中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建设生态文明会影响工业化的发展, 从而也就阻 碍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要澄清这些误解,必须要从工业文明的对立思维中解放 出来,超越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一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渗透 到文化层面,形成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 观的统一。要通过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文学、 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等系统的生态文化建设, 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 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文化的内涵。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 从学校

4、 教育环节抓起,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及全社会教育的全过程。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形成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培育良好 的生态道德,增强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和建设生态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辩证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不仅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有矛盾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通过工业化的生态化转 向,二者有内在统一的一面。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的空间开发格局。改革开放以来,“血拼式竞争”和政府直接参与的地区竞争成为中国改革开 放、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这两大特点导致各地区不顾自身的资源和环

5、境条 件的约束,竞相发展那些对和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产业项目, 区域无序开发现象严 重。突出表现为在能源短缺地区发展高耗能产业,在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发展高 耗水产业,在环境容量已经不足的地区继续发展高污染产业。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从空间开发格局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 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 止开发区4种类型,就是要使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开发同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相匹配,避免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要将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到实处还需要艰苦的 努力。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生态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承认限制开发区和禁止 开发区的生态功能及其对重点开发区和

6、优化开发区的贡献。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各项配套机制,包括不同区域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地方政府的考评机制等,以解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因发挥生态功能而牺牲本 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受损问题。三、促进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 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生态化生产方式, 其核心产业是生态产业。生产方式 和产业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不同的产业部门可以有共同的生产方式, 同一个产业可以有不同的生产方式。比如,工业和农业属于不同的产业,但可以 采用相同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

7、,发展生 态产业。生态产业包括产业的生态化和环保产业。 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 透各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采用新技术进行生态化改造,形成产 业的生态化;另一方面,要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 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二是将工业化生产方式改造为生 态化生产方式。通过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实践模式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生态化。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生态产业的产生依赖于生态 化的技术体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生产技术水平低和增长方式粗 放,导致我国资源消耗总量上升,资源产出率低,环境成本过高。我国的新能源 虽然产量大,

8、但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一方面 要吸收现有技术的合理因素,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突破, 形成与自然相融合、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生态技术,并运用生态化技术开发新能 源、新材料;另一方面,应当从根本上遏制反生态科学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尽可 能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形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科 技支撑体系。四、推进制度创新的生态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 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问题 上,市场往往失灵。因此,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法律法规的制约、良好的监督 处罚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等

9、保障制度和机制。 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法律、法规,但还不够完善。如机制体制尚不顺畅,尤其是环境资源管理 协调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合力,目前的绿色制度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 而涉及 流通、分配及消费领域的制度基本缺失。因此,一是政府要将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念落实到相关政策 制定与执行中,完善政策引导和扶持机制。要发挥政策的整合效应。不仅要以社 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宏观政策来引导、扶持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 且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相关政策也要形成引导、扶持合力。二是要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创造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关于生态 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环境法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违法成本低的 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不能让地方和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经济效益高 于因法律制裁所付出的经济成本;三是要建立社会监督体系。通过环境保护组织 的途径,将社会公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在环境保护的决策、立法、监督、宣传、 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che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