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5680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既向我们介绍了 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 的态度和精神,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 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对于科普文章,我不想在写作思路的分析上花太多的时间, 因为 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提高 分析、理解、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高科技知识的文章,学生较为 感兴趣,但如果老师过多的介入,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我设计了一 个问题:阅读本文,你了解了什么知识?问题较浅而且范围很广,同 学们畅所欲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全由自己的水平而定,回答问题 的同

2、学争先恐后,热情高涨,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他们在生物课上学 的关于细胞学的知识,便很快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克 隆的科学知识。在拓展延伸的部分里我还设计院一个辩论题: 正方一 一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一一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 本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加上他们课外所了解的事例、数据、故事等 作为论据,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男女双方你不让我,我不服你,争得 面红耳赤,场面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这一环节里,课文的一个难点: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不用老师做过多的分析,一切都 迎刃而解了,非常的轻松。虽然是按照课文内容把预计的知识点都贯穿完毕,但总感觉有少 许的不踏实一一挖掘得

3、不够深入,之后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要走出文本,类化迁移,读以致用。这种“致用” ,不只是从生物学、 社会学的视角去思考克隆技术的革新发展和兴利除弊,还要立足语文,从写作学、阅读学的视角去吸取克隆技术的精神营养。 这是语文课区别于生物课的分水岭, 也是走出文本不能走得太远的界碑。 生物 “克隆” 作为一种科学的创造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到文章、文学的写作和阅读中的。鲁迅写小说,对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人物形象的创造,“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 (我是怎么做起小说来 )把互相没有必然联系的东西,重新组织在一起,杂交成新的机体,

4、新的生命, 这难道不类似于无性繁殖的生物克隆吗?这就是典型的 “写作克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一段名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晏殊蝶恋花一词本是写离情,却借用其中的名句来表达登高望远的宏伟志向;柳永凤栖梧一词本是写痴情,却借用其中的名句来表达忠贞不渝的奋斗毅力;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本是写失恋后的落寞, 却借用其中的名句来表达豁然开朗的成功喜悦。 如此断章置换,重新组合,超越了文本作者的原意,熔铸了读者独创的新意,不但拓展出治学的三境界,而且开发出一切事业从追求、奋斗到胜利的三境界。这是典型的“阅读克隆” 。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王国维的榜样,运用“杂交创新”的科学创造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大胆进行“写作克隆”和“阅读克隆”的实验, 那么奇妙的克隆就算学到家了, “有创意的表达”和“有创意的 阅读”就算学到手了。一篇文章能有这么深层次的挖掘,便能把克隆技术与我们语文学 习联系在一起,学生们会发现,克隆是那么的神奇,语文原来也是那 么充满趣味,各个领域之间的知识通过认真吸取、理解,就可融会贯 通,应用自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