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2布线规则.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60503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DR2布线规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DDR2布线规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DR2布线规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R2布线规则.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寄存器设置:1、 在读数据时,打开主控端的ODT,关闭DDR2端的ODT;而在写数据时,则相反;数据 线空闲时,则关闭两端的 ODT。2、 对于DDR2 800,设置寄存器,使主控端和DDR2端的ODT阻值为50 Q。3、一般通过调整输出驱动强度以达到最好的信号质量;时钟线、命令线、数据线的延时一 般可以独立调节,以满足时序要求。叠层设置:1、 对于同一组数据线及其对应的DQ STROBED,女口 DQ7 : 0、DM0与DQS0 DQS0#,应 布在同一层,以减小信号 skew。2、 DDR2信号线的参考平面最好是选择地平面(尤其是时钟线),如果基于成本考虑,不得不选用电源层作为参考面,则D

2、DR2供电电源平面需包围整个 DDR2走线范围,且边缘要留有余量,电源与地平面间的阻抗在整个带宽范围内要足够低。线长匹配:1、 走线增加一个过孔,大概相当于增加了90mil的传输线长度。2、对于走线长度应把封装内部引线长度计算在内。3、 各信号线的长度匹配如下表:(控制线:CS CKE ODT;命令线:Address、Bank Address、RAS CAS WE;数据线:DQ、DM)信号类别最小长度最大长度控制线时钟线长度-500mil时钟线长度-0命令线时钟线长度-500mil时钟线长度+500mil数据STROBE线时钟线长度-250mil时钟线长度+250mil数据线擞据STROBE线

3、(同 一数据组)STROBE长度-220milSTROBE长度-180mil4、 时钟信号差分对的长度差应控制在5mil以内。5、 在能够满足布线空间的情况下,走线长度越短越好,一般控制在5000mil以内,可以以 时钟线作为参考线。串扰:1、 对于蛇行走线,各线段之间的间距应至少为走线宽度的两倍(边沿到边沿)。2、DDR2信号线与非 DDR2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应大于 25mil。3、时钟、DQS等差分线与其它 DDR2信号线的间距应大于 20mil。4、 同一组命令线,同一组控制线或同一组数据线间的走线间距应大于走线宽度1.5倍(最好2倍以上),而不同组间的信号线间距应大于走线宽度的2倍(最好

4、3倍以上)。5、在扇出线区域,由于空间限制,不能满足走线宽度和间距要求时,可适当减小走线宽度及减小走线间距,但该扇出线长度应小于500mil。6、扇出线过孔应尽量靠近焊盘,如有可能,最好打焊盘孔。7、每条信号线的过孔数最好不要超过两个。& VREF参考电压线要有足够低的阻抗,且与其它DDR2信号线的间距大于 25mil。阻抗匹配:1、 DDR2 800信号走线单端阻抗应设置成50 Q2、 对于控制命令线、时钟线要进行阻抗匹配,可采用源端串联匹配或末端并联匹配。(源端匹配具有较小的驱动功率,但上升沿时间是末端匹配的两倍,且一般驱动器的HI和LO驱动电阻不一样,较难得到精确的匹配阻值,源端

5、匹配一般只适合于点对点拓扑)。3、对于单端信号线,源端端接电阻加驱动电阻值等于走线阻抗;而末端端接电阻等于走线阻抗,端接电压为 DDR2供电电压的一半,通常需使用专用的DDR2端接稳压电源,在整个带宽范围内具有低阻抗,高动态响应能力等性能。Clock、data strobe等差分信号线应尽量设计成紧耦合差分对,即差分对内间距应小于走 线宽度。走线应对称,如同时改变线宽,同时打过孔等。对于Clock差分信号线,如有两个负载,则各分支线长度应尽量短且对称,每条分支线 末端用200 Q电阻进行并联端接。应放并联端接电阻的走线长度应控制在250mil以内。对于点对点拓扑的末端端接电阻,在接收器后面。对于控制命令线,如有多个负载,应采用星型连接,各分支线长度应短且对称,并在分 支点进行阻抗匹配,阻值等于走线阻抗。(如图:其中 L2大于250mil,小于1500mil ;L3小于250mil;各分支对称段的长度偏差应小于50mil)KL4Q-L2 一&有时为降低功耗,可以关闭ODT功能,此时,对于点对点拓扑的数据线,可以在DDR端进行串联端接;而对控制命令线不做匹配,但要加大走线间距。(不推荐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