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65194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虹口区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羟胺可使胞喀咤转化为羟化胞喀咤而与腺喋吟配对,假如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 DNA分子的两个胞嘧啶碱基发生羟化,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两个精子的DNA序列改变,两个没有改变B .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喀咤C. 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D. 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个体没有该性状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1、 DNA 的复

2、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详解】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 DNA复制时,若一个 DNA分子的每条链上的一个胞喀咤碱基发生羟化,依据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个DNA分子中,会有两个 DNA序列改变,所以减数分裂产生的 4个精子中,两个精子的 DNA序列改变,两个没有改变,

3、A正确;B错误;由于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所以DNA 序列发生改变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可能发育成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即出现新的性状),也可能发育成没有突变性的个体,CD 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向酵母菌培养瓶中加入酸性重铭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并不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答案】B【解析】【分析】1、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4、,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2、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用双缩月尿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详解】A、从酵母菌培养瓶中抽取样液加入酸性重铭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A错误;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但鉴定蛋白质不需要,B正确;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鲍森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

5、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 DNA保留亲代一半的遗传信息B.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均在 DNA上C.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 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复制翻译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A次分裂)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甘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甘酸20种游离的氨基酸条件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

6、TP酶(RNA聚合酶等)、ATP酶、ATR tRNA产物2个双链DNA一个单链RNA多肽链特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碱基配对A-T、T-A、 C-G G-CA-U、T-A、C-GG-CA-U、U-A、C-G G-C遗传信息传递DNZ DNADNZ mRNAmRNA蛋白质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A、半保留复制使子代 DNA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A错误;B、DNA聚合酶和DNA结合开始复制过程, RNA聚合酶和DNA分子结合开始转录过程,B正确;C、DNA的解旋过程发生在 DNA的复制和转

7、录过程中,转录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即在 RNA聚合酶的催化 DNA双链解开,转录完成后双链恢复,C正确;D、一条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利用少量的RNA合成多条肽链,D正确。故选Ao【点睛】本题考查综合考查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考生可以结合中心法则的知识进行综合比较。4.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 ERS。肿瘤细胞的ERS呆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

8、加工、修饰等B.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C.肿瘤细胞的ERSM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D.敲除与ERSf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一内质网进行粗加工 一内质网 色芽”形成囊泡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一高尔基体 出芽”形成囊泡一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根据题干中 肿瘤细胞的ERS呆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说明ERS呆护机制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详解】A、内质网可对合成的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A正确;B

9、错误;B、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因为糖蛋白的合成减少,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G肿瘤细胞的ERSM制可使蛋白质正常加工并将错误蛋白降解,可抵抗肿瘤内部缺氧以及因缺氧而导致的酸中毒等不良的环境,C 正确;D、敲除与ERSf关的基因。肿瘤细胞对蛋白质的处理受到影响,降低了肿瘤细胞的数量,从而可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D 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结合内质网的功能和题干中的信息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分析出ERS呆护机制的作用。5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及其基本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是 R

10、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兔子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C.代谢强的好氧细菌所含的线粒体数量较多D.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高尔基体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昔,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详解】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喋吟核糖核甘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A错误;B、兔子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线粒体等,故兔子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B正确;C、好氧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C错误;D、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溶酶体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D错误。

11、故选B。6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杨树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中心体和DNA的复制B.能合成ATP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C.分泌旺盛的唾液腺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D.细胞衰老导致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 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12、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杨树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A错误;B、细胞中绝大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因此,能合成ATP的细胞不一定发生了分化,B 正确;C、分泌旺盛的唾液腺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只不过暂时没有表达,C错误;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彼此

13、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 ATP均在膜上进行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因此A 正确;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 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 C

14、错误;核糖体不具膜结构,因此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生物活动过程中有关内在知识联系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8.某实验小组将野生型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后获得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对野生型小鼠和突变型小鼠胰岛素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型小鼠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野生型小鼠的8 .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可能提高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C.突变型小鼠体内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答

15、案】B【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从图中看出,高血糖刺激下,野生型小鼠的胰岛素含量明显比突变型小鼠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胰岛 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详解】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导致甲状腺不能接受到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B、根据分析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小鼠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含量较低,说明降低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B错误;C、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含量,所以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正确;D、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所以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

16、显减弱,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理解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9 .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适生地能攀援、缠绕于乔木、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有机碳储里未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重度入侵区域植被碳库51.8550.8643.54凋落物碳库2.013.525.42土壤碳库161.87143.18117.74总计215.73197.56166.70A.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

17、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B. 土壤碳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C.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22.7%D.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答案】A【解析】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之一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A错误;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使得土壤氧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使得土壤碳储量减少,B正确;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

18、(215.73-166.70) /215.73=22.7%,正确;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D正确。10.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用甲基绿和口比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B.C.D.【答案】B【解析】【分析】1、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2来自水。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 X射线、丫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

19、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 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DNAB.O-r-CCO-r-DD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 是遗传物质。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 甲基绿和口比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可使 DNA呈绿色,口比罗红可使 RNA呈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口比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0、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 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采用颜色鉴定法用甲基绿和毗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所以, 采用的都是同位素标记法。故选C。11 .人类性染色体 xy 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 I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 ni、n2片段)。下列遗传图谱中(。、口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n2片段的是( )由题图可知,n-i片

21、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 因总是来者母亲,女性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n-2片段是丫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病的特点为传男不传女。【详解】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儿子患该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n-2片段,A错误;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并且女性也会患病, 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 n-2片段,B错误;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因此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 n-2片段,C正确;由于女儿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 n-2片段,D错误。故选C。无

22、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现象遗传病;伴 X 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伴 X 隐性遗传病的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伴Y 遗传,男传男。12 有四位同学分别选择花生子叶、紫色洋葱鳞片叶、黑藻叶、菠菜叶进行了四组实验,内容如下:甲:将花生子叶切出薄片,用苏丹IV染液染色,用清水漂洗,制片后显微镜观察。乙: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用1 6g/mL 蔗糖溶液引流浸润,显微镜观察。丙:撕取一片幼嫩的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丁:称取5g 菠菜叶,只用无水乙醇研磨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肉眼观察。以

23、下对四位同学的实验评价,正确的是()A.甲同学应该用 51%的酒精洗去浮色,才能看到细胞中的红色脂肪滴B.乙同学所用蔗糖溶液浓度太大,导致细胞死亡,无法看到质壁分离C.丙同学所用黑藻叶太厚,无法看到叶绿体围绕液泡环形流动D. 丁同学用无水乙醇浓度合适,可以看到四条清晰的色素带【答案】A【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 (蓝绿

24、色)、叶绿素b (黄绿色)。【详解】A、苏丹IV染液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清水,因此甲同学应该用51%的酒精洗去浮色的操作是正确的,能看到细胞中清晰的红色脂肪滴,A 正确;B、乙同学所用蔗糖溶液浓度太大,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应该能看到质壁分离,B错误;C、丙同学用黑藻叶为材料,能看到口t绿体围绕液泡环形流动,B错误;D、丁同学用无水乙醇浓度作为溶剂合适,但是还需加入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 D 错误。故选A。13 细胞通过分裂来增加数量,不同分裂方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所不同。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和中心体

25、的复制B.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和原始的性腺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是生殖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够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中心体存在于动物

26、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分裂的间期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A正确;B、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恢复到和体细胞相同,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错误;C、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B。14 .下列关于各种生物细胞参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都会吸水胀破B.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的维持主要靠被动转运C.随着

27、氧气浓度的增大,细胞主动转运的速率可能下降D.破坏细胞膜上载体会阻碍氧气进入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 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一低浓度小需小需水,CO2,。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一低浓度聿亚小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一高浓度聿亚聿亚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A、变形虫生活在水环境中,将其放入水中会吸水,但其有排水机制,不会吸水过多胀破细胞,A错误;B、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的维持主要靠主动转运,B错误;C、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细胞主动转运的速率会下降

28、,C正确;D、氧气运输方式是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D错误。故选C。15 .研究生长素(IAA)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IAA+蔗糖IAA0 0 0.02 9 6 31长度增加百分比IAA+KCI0 5 10 15 20 25时间/h0 5 10 15 20 25时间也故选C。A.蔗糖可以延长IAA对胚芽鞘切段作用时间B.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生长C.结果说明蔗糖为胚芽鞘切段生长提供能量D.综合两图结果说明蔗糖与KCl的作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两图中,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中:IAA+蔗糖组=IAA+KCl组IAA组蔗糖组=KC

29、l组,蔗糖与KCl组的变化曲线相似,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效应。【详解】A、图中IAA+蔗糖组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大于IAA组,推测蔗糖可以延长IAA对胚芽鞘切段作用时间,A正确;B、生长素能够促进胚芽鞘切段伸长生长,B正确;G图示结果只能说明蔗糖与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的关系,不能说明蔗糖为胚芽鞘切段生长提供能量,C错误;D、综合两图结果可知:燕麦胚芽鞘生长长度增加的百分比中:IAA+蔗糖组=IAA+KCl组,蔗糖组=KCl组,D正确。说明蔗糖与KCl的作用相同,16 .植物根尖感知土壤水分梯度,向较高水势侧生长的现象被认为是根的向水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正常植株根部较低水势

30、侧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而细胞分裂素缺陷体( MIZl)无根的向水化现象。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表明细胞分裂素的不对称分布是控制根的向水化现象的重要决定因素B.水分胁迫导致低水势侧分生区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使根向较高水势侧弯曲C.若用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不对称处理MlZI地下根,则其根可表现出向水化D.植物根的向地性和向水化现象作用机理不同.但都体现了激素作用的两重性【答案】D【解析】【分析】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产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根据题干的信息芷常植株根部较低水势侧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而细胞分裂素缺陷体( MIZl)无根的向水化”,说明植物根的向水化与细胞分裂素的分布不均匀有关

31、。【详解】A、实验表明细胞分裂素的不对称分布是控制根的向水化的重要决定因素,A正确;B、水分胁迫导致低水势一侧分生区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使根向较高水势侧弯曲,B正确;C、若用一定的细胞分裂素不对称处理MIZ1的根部,会表现出根向水化现象,C正确;D、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是生长素引起的能体现两重性而根的向水化现象是由细胞分裂素引起的,两侧细胞分裂素都促进细胞分裂,较低水势侧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促进作用更强,无法体现两重性,D错误。故选Do【点睛】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植物相关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将这个知识点迁移至根的向水化。17 .将萝卜和甜菜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

32、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培养液卜惠71的端段A.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Mg2B.甜菜运输SiO4一的载体数多于 Mg2+C.萝卜吸收 Mg2+和吸水的方式相同D.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会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据分析可知,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甜菜的溶液中镁离子浓度增加,而硅离子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甜菜大量吸收硅离子,而吸收镁离子较少;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萝卜的溶液中镁离子浓度降低,而硅离子升高,说明萝卜大量吸收镁离子较多;吸收硅离子较少。【详解】A、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慢于Mg2+,因此溶液中镁离子浓度降低,A错误;B、甜菜主要吸收硅离子,对镁离子吸收

33、较少,因此甜菜运输Sid4一的载体数多于 Mg", B正确;G萝卜吸收 Mgk是主动运输,吸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不趋于平衡,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根对矿质元素和水的吸收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8 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 期;M 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i期C.抑

34、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D M 期细胞与G1 期细胞融合,有利于G1 期细胞中DNA 的转录【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 Gi期、S期、G2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题干信息可知,抑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 期,导致细胞停留在该时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 M 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详解】A、M期(分裂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A错误;B、Gi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

35、周期的Gi 期,B 正确;C、DNA复制发生在S期,其所需的蛋白质应该是 Gi期合成的,而抑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C错误;D、 M 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M 期细胞与G1 期细胞融合,会导致Gi期细胞染色质凝集,不利于G1期细胞中DNA的转录,D错误。故选B。1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保留的性状都能够通过遗传逐代积累C.生物的有害突变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

36、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正确;B、自然选择的性状,如果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是可遗传的变异,就不能通过遗传逐代积累,B错误;C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正确;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因此

37、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D正确。故选B。20公元前400 年的黄帝内经中记载过“消渴症 ”,即糖尿病。糖尿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列有关血糖调节和糖尿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属于反馈调节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C.糖尿病的防治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适当运动并避免暴饮暴食D.食物丰沛而少节制,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可胰高血糖素在生理作用

38、上具有拮抗作用。【详解】A、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进而维持血糖的平衡,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B错误;C、糖尿病的防治应控制进食糖类食物,适当运动并避免暴饮暴食,C正确;D、食物丰沛而少节制,血糖长期处于高位可能会导致人身体状况受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D正确。 故选B。【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分泌及糖尿病的形成,识记激素的作用和糖尿病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21 人体细胞内的Lon 蛋白酶能分解损坏的蛋白质,保护并维持线粒体的功能,但是随着细胞的衰老,Lon蛋白酶的含量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衰

39、老的细胞水分减少导致细胞核的体积缩小B.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下降,消耗的氧气增多C.衰老的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静脉注射Lon蛋白酶能增强细胞分解损坏的蛋白质的能力,延缓细胞衰老【答案】C【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 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A错误;B、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下降,消耗的氧气减少,B错误;C、衰老的细胞

40、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车功能降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D、 Lon 蛋白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静脉注射Lon 蛋白酶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D 错误。故选C。22下列关于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单菌落且以培养皿中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B.两种方法中都用到玻璃刮刀C.筛选某种微生物最简便的方法是划线分离法D.划线分离法可用于消除污染杂菌,涂布分离法不可以【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

41、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针对的是涂布分离法,A错误;B、划线分离法中没有使用玻璃刮刀,使用的是接种环,B错误;C、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都可以用于筛选微生物,但最简便的方法是划线分离法,C正确;D、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消除污染杂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接种方法等知识,考生需牢固掌握两种分离方法的具体操作。23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

42、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步骤A组B组C组1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相同株数的小麦幼苗若干2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施用适量的氮肥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氮肥3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4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彳T CO2吸收量的测定(单位:umol.m -2.s-1)实验结果10.6613.0415.91A.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B.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实际消耗量D .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

43、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有酶数量、酶活性、色素量等,外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叶片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A正确;B、实验的自变量的是是否施保水剂和氮肥,ABC为实验组,还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B正确;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消耗量与呼吸作 CQ用释放量之差,故实验测得的CO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CQ实际消耗量,C错误;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C。24 .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

44、,监测数据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a-e段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 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 如图所示,卜列叙述错误的是()早以隹利陷数£注;人最未放生大型肉食牲鱼条件F的环境容纳量A.调查罗非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罗非鱼种群在 a-b段呈近似J型增长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 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i【答案】D【解析】【分析】达到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数量后就会趋于稳定,图中罗非鱼的数量 降,证明罗非鱼被捕食导致环境容纳量减少。该题主要考察了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自然环境中的种群增长情况遵循“S型增长曲线,由于环境的限制K值在大型肉食动物放生后发生了下【详解】A、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适合调查罗非鱼,A正确;B、在罗非鱼投放的初期,由于环境适宜、空间充足、天敌较少等等,种群的增长接近于“理曲线,B正确;C、曲线在c点时已经出现了下降,说明大型食肉鱼类应该是在c点之前迁入的这个环境,所以最有可能是 b 点迁入,C 正确;D、当迁入大型食肉鱼类以后对罗非鱼造成了捕食压力,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所以种群数量会在新的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所以环境容纳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