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2466451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高二公开课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授课教师:南安一中 陈琳东,欢迎光临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一、 概念解读:“置身诗境,缘景

2、明情”,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二、教师引导 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吟诵感悟(老师范读、学生跟读):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分析意象:通过分析表状态及修饰性、限制性词语,我们逐次把握意象特点:,二、教师引导 鉴赏实例,意象特点: 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 啼凄清,使人心伤 满天凄冷,暗

3、示时令已是深秋 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2、把握意象,月:,乌:,霜:,江枫、渔火:,姑苏城外远处古刹,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文化禅思。 夜半,到客船声音由远及近,打破夜的沉寂。 到实为舟中之人,钟声传到了船中,让羁旅之人心烦意乱,凸显主题。,2、把握意象,寒山寺:,钟声:,客船:,3、想象与联想,“诗中有画”,我们要结合各个意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我们闭上双眼,随着诗人的脚步进入这幅动人的画面。图片展示,3、想象与联想,首先描述画面。(勾勒想象图景)其次把握意境。(概括意境特点,把握情感)明确: 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

4、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三、 方法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揣摩诗情,四、自主赏析 合作发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瓮:这里指水瓮。坞:w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五、教师点评赏析情况,六、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