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模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7187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模板.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表学科名称: 物理授课班级: 初二九班设 计 者:蔡立宇学 号:1109班级专业:11 级物理学二班设计时间: 2012 11 16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 光的反射 设计者 蔡立宇单位(学校)开鲁二中授课班级 初二九班章节名称第二章光学第二节光的反射学时45 分 钟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 理解光的反射的定义;判断光的反射的类型 学会画光的反射的线路图; 正确判断生活中光的反射的应用; 可以正确计算具体问题中的入射角度与反射角度。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特征1: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对物理中的概念理解还需要慢慢接受。但 学生对光的反射有着

2、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 这一原有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 理解新的知识。2:初二的学生年龄在 14 、15 岁,处于此阶段的学生普遍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探 究式的学习是学生对新的知识有自己独立的看法有利于嘘声正确理解新的知识。学知识点 编号学习 目标具体描述语句习目2.2-12.2-22.2-3记忆 理解 应用光的反射的定义和反射类型; 光的反射的产生条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光的反射的方向; 可以正确画出光的反射的光路图并且可以判断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应用; 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入射角度与反射角度 。标描述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光反射的入射角与反射角的 关系;2:光路图的描绘; 3:判断生

3、活中的光的反射。通过实验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提出、猜想、讨论、设计实 验,分析实验数据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光的反射 的定义, 并理解光的反射产生的条件和入射角度与反射角 度的关系。教学难点1: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描绘; 2:判断光的反射的生活中的应 用。利用多媒体给出实例进行演示、讨论、总结,从而化解难 点。知识点 编号学习 目标媒体 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 作用使用 方式所得结论占用 时间媒体来 源2.2-1记忆ppt人眼看到的不A EB C6 分钟自制发光物体,演示 光的反射的现象 及光的反射类型F教的生活实例10 学动画实验方案以及光C EG光的反射的入射角15 分2.2-2理解的反射的发

4、生条F和反射角是否相等钟自制媒件、光的反射定以及入射光线和反律、光的反射的射光线的位置却等体方向(2.2-3资10 应用ppt 与J HD F15 分自制源)的图片类型题以及生活实例、各种图片钟选择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 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

5、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板书 设 计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 光线 OA 。入射点 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光线 OB。法线:过 O 点作反射面的垂线 ON 。入射角 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用 r: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光的反射规律。光反射时,反射角 r 等于入射角 i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则;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4光路的可逆性。5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6、结构:、引入课题太阳、电灯、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会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能看见这些物体了, 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为什么也能被我们看见呢?由于自然常识课的学习和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因为光的反射。 (板书)二、光的反射(副板)光 人眼(光的接收器)直接发光的物体 光源堂 间接发光的物体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备注: 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按照课本的排列是先实验后讲概念,根据 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不妥的。教 二、新课教学1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程2几个基本概念(一点二角三线) 。 a入射光线 AOb 入射点 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c反射光线 OB

7、 。 d法线:过 O 点作反射面的垂线 ON。 e入射角 i:入射光 线与法线的夹角。 f 反射角 r: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提问:引入入射角i 及反射角结 r 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讨论:甲认为,数学题常用 “东偏南 20°”来表示方向,所以入射角 i 及反射角 r 是表 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乙认为,甲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地理上也是用角度来表示方向的。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即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 的直线 O

8、N 垂直于镜面。(2)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ON 两侧的角 i 和 r。4讨论。(1)怎样使纸板能稳定地竖直在平面镜上?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多种方案,如在纸板后做一个支架,用纸盒的一个侧面,用泡沫包 装盒,等等。( 2)怎样得到 “一束光 ”?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阳光,但马上有人反对,认为太阳光不是 “一束光 ”,又有学生想到 前一节刚做的小孔照相机,其外筒可以利用,透过外筒上的小孔,能得到 “一束光 ”。可是, 如果阴天怎么办?用手电筒。

9、集中大家的讨论结果,认为用一张开有小孔的黑纸蒙着手电 筒,就能得到 “一束光 ”了。还有学生提出用激光笔,当然效果更好。(3)怎样画出光的径迹?问题提出后, 立即有学生想到, 把光对着 O点入射, 分别沿着入射光和反射光线点点, 用直尺连接 OA 与 OB 即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了。(4)根据讨论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 平面镜,纸板盒,蒙黑纸的手电筒,直尺,量角器,笔。实验步骤 在纸板上作一条与底边垂直的虚线ON ,放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射向 O 点,记录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用量角器测量 ON 两侧的角 i 和 r。 备注: 学生没有关于物理实验的经验,如果只看课本中

10、的内容,是很难完成实验的, 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 力。5分析和论证。提问:关于光的反射,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反射角r 与入射角 i 很接近;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 r 与入射角 i 应该相等; 从实验记录中找 不出什么规律。为何会找不出规律呢?请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一:在玻璃盒中点燃蚊香,使里面充满烟雾,比较手电筒的光线与激光光线 射入其中的效果。演示实验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在演示实验的启发下,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光的路径记录不够细心;角度的测量不准确;光束不够细。如何改进呢?改用激光笔作光源;在纸板上 先

11、细心地画好角度。通过改进再进行实验,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r 等于入射角 i;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6光路的可逆性。小实验:用一块板挡在两个学生之间,使彼此小能看到对方,怎样才能彼此看见呢? 由于学生有此经验,用一块镜子就能解决,作图说明光路的可逆性,学生很容易接受。7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小实验:用手电或太阳光照在镜面上反射,照到学生的脸上,他们会感到刺眼;而照 在白纸上时,光线则比较柔和。什么原因?光照到镜面上发生了反射,而照在白纸上时,没有发生反射。 (马上遭到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实验器材,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12、此实验上节课做过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可获得不同的启发。 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经而作的直线,其实它并不存在,这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 方法。其他同学的反对)光照在白纸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提问: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规律吗? 生答:遵守。知识点 编号学习 目标检测题的内容2.2-1理解1、判断光的反射的类型。同学们在教室中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字,这是因为光发生形了的缘故;人们在夜空中可以看到明月当空是因为光发生了 的缘故。成2.2-2应用2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 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

13、潭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性检测形 成 性 评 价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性学习,使实验和形象直观的动态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本节课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 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 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学到了科学的思维犯 法,裴炎了勇于科学探究和认真严谨的品质,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达到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能完成形成性检测题,表明这次试验探究教学成功。1、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 习能力。附表: 有的教师愿意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的后面另外加以详细说明。如 果认为确有必要,除用文字叙述外,还可以采用以下表格形式:教 学 环 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