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75234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教育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文化建设.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新教育的文化建设朱昌球一、创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创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教育文化。创 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创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1、创新教育的课堂文化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以学习教育为主业,思维教育为主线,创 新教育为主导。其中思维教育又要以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教育为基础,创造性思维开发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求 异、直觉等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创 新素质的目的。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实”活”新”第一,开展探究(研究)性 学习,让学生“思索”起来,落到实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生学 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两

2、个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是创新思维教育的基本特征。 任何创新、创造都是以科学的思考 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新知去获取 新知,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探究和发现。 第二,要在“活”字上做文章,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一种 行业、场景、现象、人物、事物等实际情形,设置生活实际情况,提 出有关生活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为生活而学习,让学生进入生活情 景,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认识、理解、运用知识,锻炼能力,体验情感, 从而把所学的知识、能力等运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要力求 使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程序活动化。第三,要围 绕“新”字来构建

3、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准确把握掌握 知识的规律性,不断发现课堂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探索 课堂教学的新举措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 动。2、创新教育的课题文化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创新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 键,而创新教育的文化内涵又集中体现在教师的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 上。创新教育的课题要涵盖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体教育、技术教 育诸多板块,要涉及创造性学,创造性教,创造性评价诸多方面,但 最为重要的是既要见事,更要见人;教育科研课题要以人的研究为重 点,创新教育科研课题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为重点。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可以从新课

4、程的三维目标入手,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与创新态度的研究,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 兴趣活动、情感活动、方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 实践的大课堂中,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求知欲和交流欲, 激发学生的 探究、求新、创造的情感,开启学生关注社会新问题、关注人生的新 课题的大门。创新设计、创新设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态度和创新情感 的有效途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 念的形成。第二,要注重学生体验创新过程与掌握创新方法、创新技 能的研究,以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 学习方法交流的全过程,尤其是教学任务越繁重就越应该突出学习方 法的交流。

5、课堂开展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 课堂再现或发现某种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就是学生交流或学习某种学 习方法的全过程,只有在教学过程的诸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 才能真 正让学生摸索到或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实践能力最主要 的还是学习实践的能力。在学习实践中,综合学习是一个永久的课题。 知识在不断更新,综合知识的学习也应与时俱进,文理并重,科(科 学)劳(劳技)结合,应该要赋予新的内涵。第三,要注重让学生学 到新知识、获得新能力的研究,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 活中自觉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文化新课程中的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识,

6、它规定了作为公民的 学习义务和权利;地方课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它体现了社会劳 动者的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校本课程表达的是学校教育文化传承和 创新,它承载着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教育 的课程文化建设应集中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首先要力求把学校原有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的隐性课程转化为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的显性课程,在时间(课时)、空间(场地)、人力(教师)、物力(教材、设备)、财力(经费)五 大方面得到保障。比如,文科的探究性阅读,可以综合起来开设一门“书册阅读”课 程,并且,注意内容的时代性、思想的先进性、观念的新颖性。即使 是传统的文学名著(比如西游

7、记)也要注意文、理、科结合,不 断挖掘其科学的民主的内涵;更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想象 力、联想力的开发等。比如,理科的探究性实验,可以综合起来开设一门“探究性实验” 课程,并且,注意实验课题的针对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操作步骤 的科学性、材料选择的节能性和安全性等。即使是对科学发明(发现) 验证性、体验性的探究性实验(比如“电阻器的发明”)也要注意劳动 技术与科技发明相结合,不断发现科技发明制作中的教育价值; 更要 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意识、科学意志、科学毅力的培养 等。比如,科技活动的发明制作,可以独立出来开设一门“科技制作” 课程,并且,注意项目的系列化,活动的连续性,科

8、技含量的层次性。 即使是模仿性的制作活动,也要注意有所改进和革新,不断掌握创造 发明的技能和技巧;更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劳动能力、生 活能力的培养等。比如,艺体活动的自主创作,可以开设一门自由创作课程。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的隐性课程应包括校园文化的建设,家庭教育和社会活动等。二、创新教育家庭文化建设1、家长学校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系 列培训活动家庭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 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 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的启蒙和呵护,处于第一责任的地 位;家长,对学生创新人格(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

9、、事 业心、执著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 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第一任教师的 称谓。家长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宽容),能直接和比较长 时间地影响孩子学习和今后工作的态度(保持平和、宽松的心态;认真、严肃,一丝不苟,有强烈的成就感,工作的条理性强;对 世间的所有生命都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因此,在家长学校的培 训活动中应该予以优先关注。2、家庭之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布置、 交流和展示活动。孩子的学习需要空间,需要家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 起码的保障,更需要家长对孩子在简陋的条件下获取的创造、创 新上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10、。最有肯定和鼓励作用的方式 就是开辟创新活动的场地,以便邻里间创新活动的展示与交流。 创新成果的展示应涵盖“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 造”诸方面。创新活动的交流重在“利用资源” “创造条件” “智能开发” “知识普及”等方面。3、社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题的评价、评比、评优活动。作为学习型社会的社区文化,娱乐文化中也充满着创新。比如“诗 歌创作”绘画雕塑”创造发明”等,完全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社区定期开展与之有关的评价、评比、评优活动, 既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更是成效显著的创新教育活 动。评价、评比、评优活动,既可举办

11、少年儿童的专项活动,也可把 中小学生的创新活动纳入综合评比之中。 社区的板报宣传,可以为“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设专题或专栏。三、创新教育社会文化建设1、成立学术团体,提升创新教育的品位。成立创新教育的学术团体,可以培养一批创新教育学术带头人, 组建一支创新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推广一系列的创新教育研究成果。 其意义如下:第一、让创新教育有位创新教育应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她应涵盖“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艺体教育技术教育”四大内容板块。技术教育和艺体教育重实践,重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但它只是素质教育的 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

12、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智能水平,科学教育可 为素质教育提供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 人文教育让素质教育有了“教育的一切是为了人的成长”这个更为明确的教育目标真正的人本有创造精神(创新兴趣),成熟的人应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 高尚的人必有创造精神(创新技能);从人的自发性走向自觉性,最 终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为了让这“四大基础教育”能更好的成为一种 教育文化特色,各地应以“专业学会”的形式成立教育科研学术机构, 并直接隶属于相关省市级的教育学会领导。学术机构内部设“工作组(室)”学科联系人”科研督办”等,以开展创新教育的“引领”指导”和“督 评”工作。第二、让创新教育有规

13、有制度才有范式,一切学术活动都应有规范和运行模式。比如: 论文评比应有论文评比制度,创新工作组(室)应有创新考核制度, 科研(课题)成果推广应有成果推广制度。论文评比必须设奖,并制 定相关的奖励制度;创新组(室)必须得到资助,并筹集一定的专项 经费(可向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申请);成果推广适宜商业运作,出版 专著可个人、学校、出版商三合作的方式进行 此方式是现行学术 专著出版的通行方式。比如得“教育科研奖” 一次在2000元以上者, 都要求把成果公开发表或出版。第三、让创新教育有事学术活动离不开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成果 展示”(观摩会)、“专集出版”(总结表彰或新闻发布会)

14、等教育科研活 动。“学术交流(研讨会)是学术调研活动,一年一次较为适宜;“成果 展示”(观摩会)是公众(社会)评议活动,两年一次较为适宜;“专集出版”(总结表彰或新闻发布会)三五年一次较为适宜。常态的学术活 动是教育科研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此路不通,难以务实一一如学科 推广;难以务虚一一如课题研究;更难虚实结合一一如论文发表、专 著出版。2、建立基地,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开发创建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教育实践基 地,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是有效弥补学校资源、师资、场地设备 和经费的不足,为中小学创新实践的实施提供服务与支撑, 促进中小 学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环

15、境的创设和基地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是探索创新实践活动项目开发和运用、拓展与生成学科课程的有效途径。 对此,各地要充分发挥基地的补充、引领、助推、先行、示范等作用。各地要通过基地的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让学生综合应用 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科衔 接、项目联动,使基地的“实验(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互为补充,连为一 体,把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目标落到实处。要坚持以“拓展新的学习领 域,引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品格和 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个性”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努力做到:与当地方文化结合、与生活实际结合、与

16、学科知 识结合、与现代科技结合、与生命教育结合、与人生规划结合。实践 基地坚持实践体验、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原则,推动学生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联合咼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试验区、科研院所、咼等院校,设 立科技开发项目,建立创新教育基地,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人才与项 目的多元对接,为青少年学生的创新实践服务,使之成为积聚科技成 果、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注重把创新教育工作摆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位置,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 以文化建设为载 体,以正确舆论为导向,通过悬挂张贴校规、校训、名人画像、名言 警句、学生优秀作品等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扩展文化

17、空间。同时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基地实践项目的设置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按照素质教育的实施 要求,结合当地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特点,遵循针对性、科学性、 实践性和效益性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学生特点与本地实际从生 活实践、劳动实践、科技实践、社会实践和体能训练等多个方面来综 合考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集野趣、童趣、情趣于一身,融自 然地形、生态景观、行业特性于一体,集技术教育、道德教育、创新 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团队精神培养于一体的学生校外活动综合实践 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加强网络基地建设,加强对国家、省扶持的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 活动中心的使用管理。充分利用好已建成的各种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活 动场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活动,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活动。教育、科技、体育、环保、 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开展好青少年创 新科技大赛等活动,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扬优势,形成齐抓共 管的良好局面。2011年1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