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似诗”新论.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7876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词似诗”新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轼“词似诗”新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轼“词似诗”新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轼“词似诗”新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轼“词似诗”新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词似诗”新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词似诗”新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词似诗”新论词似诗,便“非本色”。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瞻以诗为词, 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王灼碧鸡漫志 高度评价东坡词,也是从“诗与乐府同出”、诗词不应该有区别的基 本观点立论的;胡寅也认为“诗出于离骚楚辞及眉山苏氏,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 首高歌, 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 &squo;花间’为皂隶而 柳氏为舆台矣。”(酒边集序)也就是说,王灼和胡寅都承认东坡 词“似诗”。按照胡寅和王灼的逻辑推论,诗的审美内涵是杜绝“香 软柔媚”,摒弃“绮罗香泽”,不屑“绸缪婉转”作风的;诗的功能, 则主要是在于

2、“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感发人的“逸怀浩气”, 使人“自振”。也就是说,胡寅和王灼是从传统诗歌的“言志”功能 和“教化”作用,强调东坡词的价值意义的。我们检点苏轼的词作, 可以概括出其“词似诗”的三个特征:一是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传 统儒学特别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中国传统诗教是将诗歌纳入制度文 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所谓“观风俗,知得失,厚人伦,美教化”,即是中国古代诗歌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正式宣言。胡寅、王灼对东坡词的评价,实际上主要也是就这个层面立论的。在内容方面,它要求作 品能够体现家国怀抱及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像念奴娇;赤壁怀古、i江城子;密州出猎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就连水调歌头 ;中

3、秋 词、卜算子;孤雁等事实上也流露出词人眷恋社稷的政治怀抱。二是在审美意义层面,强调作品的阳刚之气。中国古代诗歌,体 现出阳刚与阴柔两大审美系统的对立与调和, 主流文化往往强调阳刚 之气和豪杰之风。苏轼一向反对词中的阴柔和艳冶之词, 尽管他自己 也有大量的婉约词作,但主要作风,表现出对于阳刚之美的偏爱与执 著。三是在表现方式上,苏词以直抒怀抱为主,既少用比兴,又不像 柳永那样铺叙形容,而是议论的成分较多,没有词的曲尽其意的婉转 韵味。因为词作为一种新文体,它的文化属性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庶族 文化特性,也即平民文化属性,士大夫情感,与这种属性是有距离的。 再加上作为“新声”的词更多在对于个体私人生

4、活和个体内宇宙细腻 情肠的表现与再现,在气质与风调上,苏轼一部分词不具备有别于诗 的这种词之特性,也即是说,其词线条粗放,境界疏阔,并且士大夫 情结十分典型和强固,从本质上更接近于诗。苏轼词的“士大夫化”,是其词似诗的重要因素。苏轼的士大夫 人格,决定了他“词似诗”的文学创作态度和文学价值取向。所以王 灼在批评李清照所说苏轼词乃“句读不葺之诗”的观点时说,这种观 点是中了 “柳永野狐涎之毒”,这实际上从另一角度证明东坡词与柳 永词疆界分明,是典型的士大夫词,因而得到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 定O似诗的士大夫词的最突出特征,是他的主观抒情性。即是说,这类词像传统的诗一样,是以作者主观抒情的方式进行情

5、感传输和意志 表达,不像一般文人词常常是对一种场景或情事及人物活动情境的创 造性表现。举例来说,苏轼的大多数作品,都像日记或自传一样,全 部是作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情绪展示。全宋词存东坡词三百多首, 出现“我”字竟然有69次之多。而且苏轼词中“我”的情绪大都与“遇”与“不遇”的感怀或牢骚有关。其他像柳永、周邦彦词中就更 多那种客观言情写实的意境和场景描述, 在他们的作品中,主人公可 以不是作者自己,而是别的男性或女性。这样,他们的作品就像戏剧 或小说一样是被词人创造出来的艺术人物和艺术境界, 而不仅仅是词 人独自真情实感的抒发,更具有一种客观性,反而能够供广大读者或 观众从中发现作品中的“我”。

6、李清照认为:词,就应该写传统诗歌 所没有表现过的人情的隐秘世界;如果像苏轼一样,用词来表现那些 诗歌常用题材,甚至表现手法和方式仍旧和传统诗歌的粗豪抒情一 样,那便是以长短句的形式写出来的诗了。 所以说东坡词的主观抒情 性,是其词最突出的个性,也是其词士大夫品格的标志。人们说他的 词似诗,在很大程度也是从这个认识上立论的。苏轼词的似诗倾向,尤其在他的创调之作醉翁操和其隐括归 去来兮辞的哨遍得到印证。其哨遍不仅似诗,简直像文赋。 它是“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所以带有很重的文辞风貌。 按照词的严格律度和音乐审美的标准衡量, 确乎不太像词。从序中可 以看出,东坡写作此词与当时谪居黄州的生活及心境

7、有关,隐括陶渊明辞意,也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之意。虽已“就声律”,而 且可歌,却与当时时尚的流行曲子词相去甚远。但这种即兴之作,并 且即时而歌的热闹场面和气氛,又确有流行曲的味道。正是此类词的 流传,更让人们觉得东坡词粗疏直率,如是得出东坡“词似诗”的判 断。其醉翁操则是由琴曲翻改而成,味其词语,亦诗文之间。不 过此词则不在于主观抒情而有一种客观述事和议论的韵味。从中可知 这首词是东坡根据琴曲倚声新创的词调。问题在于,苏轼也有像“花 褪残红青杏小”、“一颗樱桃樊素口”这类纯客观言情的艳词;也有像“乳燕飞华屋”、“冰肌玉骨”、“美人如月”这类柔媚缠绵,散发着浓 郁的脂粉气息的作品;更有“宿

8、燕子楼,梦盼盼”、“涂香莫惜莲承步” &hellip ;… 这类貌和神都十分香艳的词作。这种现象,又作何 解释呢?我认为,这一是证明了苏轼本人文化价值思维的多元性和开 放性;二是证明宋词之本色的要求在苏轼词的创作活动中仍然自觉或 不自觉的有所流露。换言之,生活在庶族文化构型的宋代的士大夫, 无论如何清高,他还是或多或少要表现出庶族的文化价值选择。尤其像苏轼这种典型的庶族文人,他的儒学根基虽然深厚,但世界观和方 法论则具有“新进士”的所有特征:如蔑视礼法,追求自由,儒佛道 兼修,主张革新政治……等等。苏轼喜欢写作“小词”,

9、 这实际上既是对一种新文体的钟爱,也是对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的认 同。他所谓“微词婉转,盖诗之裔”也是认同“词婉转”的文体特征 的。“词似诗”,彰显着苏轼词的士大夫气质;香艳和脂粉,则证明了 苏轼的世俗的文化价值取向。苏轼的文化选择,实际上代表着宋代士大夫的基本文化态度和价 值观念。这既与其庶族家庭出生有关,又是蜀文化对其长期熏陶的结 果,还与其少年时代专修举子业的文化积淀分不开。 苏轼儒释道兼修 并以儒学为主流的特点的文化取向,实际上也是宋代大多数文士的文 化选择。苏轼的与众不同,在于他还是一个有大文化气度的革新派人 物。他在政治上介于新旧观念之间而徘徊的处境, 与其在词之创作中 介于“本色”与“非本色”二者之间徘徊的创作面貌极其相似。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