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92418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 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道三角形

2、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 过程与方法: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 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 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

3、活应用。四、说教法、学法整个教学我采用以人为本, 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 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 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 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 本节课, 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 “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

4、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 这样, 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五、说教学过程基于我对 “ 三六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我以猜测、验证为主要手段,以结论和应用为最终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围绕“课前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步骤,紧扣 “课前 3 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 六个环节,积极落实三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参与数学活动,参与数学思考,积累数学经验。1、课前三分钟第 1 题和第 2 题复

5、习角的概念、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 3 题算一算,为后面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做好铺垫。 课前三分钟既复习、 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课、新知识打好了基础。课前三分钟 由学生来主持使学生人人有锻炼的机会,个个有成功的体验2、情境导入我以三角形斗角的故事引入课题,目的是想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索,中途不把故事讲完,给学生留下悬念,进而引导学生猜测,提高情境导入的诱人度。3、自主探究自主探究,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 “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 探究数学, 这要求

6、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 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学生猜测,引导学生想出办法,着手进行验证。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 让他们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写在三角形对应的角上, 计算出三个角的和填在小组活动记录表里。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有可能大于180°或小于180°甚至等于 180°,只要相对合理都给与肯定。这时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 而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

7、在需要。4、合作学习针对探究过程中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 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 要启发他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 在探究学习中, 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尽可能用多种合理的方法,验证结论。5、展示交流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将选择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关注的不是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 而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可能通过: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8、176;,并通过观察对比各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类型的而且大小不同的,发现这一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对于任意三角形都适用。6、巩固提升揭示规律之后,学生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通过解答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巩固内化。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我将练习分为以下3 个层次。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2、提高练习。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的度数,求底角或顶角的度数。3、拓展练习。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我设计的思考题是要求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规律,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安排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本节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互动中去,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体验到探索的甘苦,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成长,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6、说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猜测验证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