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497062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缩放》第二学期教学反思数学吧.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图形的缩放 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 数学吧 )图形放大与缩小 教学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一节课下来,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新课的引入,利用 3 张放大图片,让学生看,并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课堂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都变大了;有的图 1 和图 2 看起来不舒服,图 3 看起来比较舒服;有的说

2、,图 1 长变大了,宽没变, 图 2 长没变, 宽变大了, 图 3 长和宽都变大了等等。通过观察这3 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虽然放大,但这个放大必须按一定的比来放大,这样视觉效果更好好。这样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头脑中留有这样一个印象,要想让图形放大,长和宽都必须得放大,而且也比较快的切入正题。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我从最简单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着手,再过渡到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一条斜边) ,最后让学生除了这 3 个最基本的图形联想到梯形、圆形等其他复杂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感悟到,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只要抓住每个 图形对应边长的比相同就可以了。课堂上有待于改进的地方是:课前自己没有去认真的思考, 结

3、果提供给学生的 2 个材料,一个是按 2: 1 放大,一个是按1: 2 缩小,材料比较单一,学生容易混淆。如果以后上课,吸取今天的教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尽量丰富一点,缩小的材料换成1: 3 等比较好。2:1中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虽然课堂上让多个学生说了,但有学生还是搞不清楚,以至于在做作业时,如第 2 个图形是按( ) : ( )扩大或缩小的,错误的学生比较多。在研究图形缩小变化规律的时候,学生说缩小 3倍,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缩小 3 倍都不讲的,讲的是缩小到原来的1/3 ,课堂上自己不但没有给学生指出来,也跟着学生讲缩小 3 倍。一节课下来,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以后在教材的研究上还

4、得加把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1、 要正视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学生照片,问学生看到什么了?由于太小,学生就让我将图像放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

5、蕴含其中。接着我把图象放大了三次(只放大长、只放大宽、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前两次图形变形比较严重,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笑声,一致认为第三次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2、 要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放大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缩小呢?”然后引导反思:“你觉得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

6、什么比较难理解?你是怎样理解的?”( 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 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 项就小。 3、要说清楚是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只要先算出对应边的比,再看看是放大还是缩小,将前项或后项调整一下就行了。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有了深刻的理解。后续学习中比例尺不也是这样理解的吗?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反思图形的放大和缩

7、小,它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征就是“形状不变、大小改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图形是按什么标准放大或缩小的,而且能用网格图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一 . 数学概念规范生活认识。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模糊的,对于图形放大与缩小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并不清楚。而本节课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的是,数学意义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是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它要指按一定的比将图形的每一条边同时放大或者同时缩小,这是一种定量的刻画。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例题的教学资源,通

8、过把原图变大后的三幅图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有的图长变长了,但宽没变;有的图宽变长了,但是长没变,这样的变化都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放大,而我们要研究的放大必须是长和宽同时变化,而且具有“形状不变,大小变了”的特征的。层层递进,从而规范了学生心目中对放大与缩小概念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学生探究图片放大与缩小过程中各对应边的变化规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 . 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放大与缩小是两种不同的变化,用来表示放大与缩小的比的意义也不一样,是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比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顺序:即用变化后的图形的边长与变化前的图形的边长进行比较,都是以变化前的长度为标准的,所以不管是表示放大还是缩小的比, 其前项都表示变化后的长度, 后项都表示变化前的长度。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感知,表示放大的比,前项比后项大且比值大于 1;表示缩小的比,前项小于后项且比值小于 1。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