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16811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设计说明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路线设计说明书系别: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班级 :环境工程 0842姓名:林小组 :11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是连接废物生产源和处理处置系统的重要中间环节,在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固体废物的管理 ,大都遵循 “谁污染、谁治理 ”的原则。一般 大量产生固体废物的企业均设有处理设施、堆场或处置场 ,收运工作也都自行负 责。对于没有处置能力的生产单位大都由某一个部门专门作为经常性工作加以管 理。如商业垃圾与建筑垃圾由产生单位自行清运 ,园林垃圾和粪便由环卫部门负责 定期清运 ,而居民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由于产生源分散、总产生量大、成分冗杂、 收集工作十

2、分复杂和困难。据统计 ,垃圾的收运费用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费用的 60%80%,因此必须科学的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并提高收运效率。本设计包括城市 生活垃圾的最佳收集路线的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计算以及处置场距 B 点的最远距离的计算。收集路线设计两种方案 , 即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和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第一章绪论 1一、课程设计题目 1二、设计原始资料 1三、设计要求 2 第二章设计依据 4 第三章设计内容 5一、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5二、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7 第四章设计小结 11 第五章摘要 12 第六章附录 13第一章绪论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

3、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总共有 28个收集点和 32 个容器。已知条件如下 :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 8 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 ;2、一周两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 ;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 ;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 ,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 ;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 ;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 ,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 (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 ,每天一趟 ;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 0.8,固定容器收

4、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 2 的 后装式压缩车 ;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 :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 0.025h/次;卸车时间为 0.04h/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 :容器卸空时间为 0.04h/个 ;卸车时间为 0.10h/ 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 a=0.05h/次 ,b=0.05h/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6h/次,b=0.025h/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 0.15。三、设计要求1、编写设计说明书 (包括封面、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 ;2、确定处置场距 B点的最远距离 ;3、

5、计算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4、确定最佳的收集路线 ,并将其画在主图上 · ····A··B·E13···D · 141516··F19··C21· 2223· 25·H·G · 2829· 3031· 32BSW 单位容器垃圾量 ,m3 至处置场SWN/FN 容器数量F 收集频率 ,次 / 周O 容器编号单位 :m 附 :1、每个放置点单个容器垃圾量、容器数量及

6、收集频率1000 500 0 1000 8 1/162/1 81/1 91/1 81/1 71/1 101/1 91/11351/11/1151662/11881/1 1961/1212272/12361/12541/1282972/23051/13161/11/12、每个放置点单个容器垃圾量、容器数量及收集频率 :A 10:SW=12,N=1,F=2B11:SW=13,N=1,F=1C20:SW=14,N=1,F=2D24:SW=15,N=1,F=1E12:SW=12,N=1,F=3F17:SW=13,N=1,F=1G26:SW=14,N=1,F=3H27:SW=15,N=1,F=1一条完整

7、的收运路线不但包括垃圾收集车在指定的街区内所遵循的实际收集路 线 ,还包括收集车装满垃圾后 ,把垃圾运往处置场需走过的地区或街区的路线。设计 收运路线时的原则如下 :1、收运路线应尽可能紧凑 ,避免重复或断续。2、收运路线应能平衡工作量 ,使每个作业阶段、每条路线的收集和清运时间大致相等。3、收运路线应避免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时段收集、清运垃圾。4、收运路线应当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的垃圾。5、收集路线起点在车库。本设计采用两种收运路线 ,即固定容器收运和移动容器收运。环卫工人每天按 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该法根据已知资料合理的运用了人力、物力及时间。城市垃圾收集车一般配置专用垃圾集装、卸载设备

8、,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机械 化和自动化功能。本设计采用后装式压缩收集车 ,这种车在车厢后部开设投入口 ,一 般自带压缩推板装置 ,能够满足体积大、密度小的垃圾收集工作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垃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这种车与手推车收集垃圾相比,工效提高 6 倍以上 ,大大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 , 缩短了工作时间。合理的收集车容积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本设计需要计算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收集到的垃圾要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 ,从环境保护与环境卫 生角度考虑 ,垃圾处理场不宜离居民区太近。本设计需要计算处置场距B 点距离。、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1、根据提

9、供资料进行分析列表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 28个、容器 32 个,其中每周收集 3次的有 12、26两个 点,每周共收集 3*2=6 次行程,时间要求在周一、三、五 3天;每周收集 2次的有 102028个29点4,每周共收集 4*2=8次行程,时间要求在周三、五 2天;其余 23 个点 26 个容器每周收集一次 ,共 26次行程 ,时间要求在周一至周五。合理的安排是 使每周各个工作日集装的容器数大致相等以及每天的行驶距离相当。三种收集次数 的集装点 ,每周共需行程 40次,因此平均安排每天 8 次收集,分配办法列于表 1-1。每周需要收集三次的收集点和容器的数量在第一行中 ,这些容器应该在周、周

10、三、周五清空 每周需要收集两次的收集点和容器数在第二行中 ,这些容器应该在周三、周五清空; 每周需要收集一次并且必须额外清空的容器的数量在第三行中表 1-1 垃圾收集摘要收集频率(次/周收集点数目容器总数目趟数/周容器数每天有相同收集频率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3 2 2 6 2 2 22 3 4 8 4 41 23 26 26 6 82 8 2总计 28 32 40 8 8 8 8 82、通过连续的试验设计一周中每天平衡的收集路线。其中,122必6须在周一、周三、周五收集 ,102028必2须9 在周三、周五收 集。然后最佳路线应该满足每天装载相同数量的容器和走相同的距离。表 1-2 列有 每周

11、的收集路线和行驶距离。除了每条路线第一个清空的容器之外 ,其余的均列出 了每个容器到 B 点和 B 点到每个容器的距离。对于第一个容器列出了这点到分派 站及到 B 点的距离。表 1-2收集容器次序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容器编号距离容器编号距离容器编号距离容器编号距离容器编距离 A-1 6.2 A-2 5.9 A-7 1.1 A-3 5.9 A-13 1.61 1-B 11.2 2-B 8.8 7-B 4.5 3-B 8.8 13-B 4.92 B-8-B 20.7 B-5-B 16.3 B-12-B 8.8 B-4-B 17.6 B-12-B 8.83 B-12-B 8.8 B-15-B 9.6

12、 B-10-B 17.6 B-9-B 15.3 B-6-B 12.74 B-17-B 9.3 B-16-B 9.6 B-11-B 14.1 B-24-B 16 B-10-B 17.65 B-19-B 6.9 B-14-B 14 B-20-B 10 B-27-B 10.9 B-26-B 12.16 B-22-B 4.4 B-25-B 14 B-26-B 12.1 B-18-B 6 B-20-B 107 B-23-B 4.7 B-30-B 5.6 B-28-B 8 B-21-B 4.4 B-28-B 88 B-26-B 12.1 B-32-B 1.7 B-29-B 8 B-31-B 1.1 B-2

13、9-B 8B-A 5 B-A 5 B-A 5 B-A 5 B-A 5 总距离89.3 90.5 89.2 91 88.73、确定从 B 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1 求出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 :因为使用交换容器收集操作法 ,故每次行程时间不 包括容器间行驶时间 ,即 :P hcs=t pc+t uc=0.025+0.025=0.05h次/(2 求往返距离 :H=N d(P hcs+s+a+bx/(1-w即:8h/d=8*(0.05+0.04+0.06+0.025x/(1-0.15x=28km/次(3最后确定从 B点至处置场距离 :因为运距 x 包括收集路线距离 ,将其扣除后除 以往返双程 ,便可确定

14、从 B 点至处置场最远单程距离 :(28-89.74/8/2=8.39km二、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得每天需要收集的垃圾量 ,列于表 2-1。每周需要收集 3 次的收集点和容器数量在第一行中 ,这些容器应该在周一、 三、五清空。每周需要收集 2 次的收集点和容器数量在第二行中 ,这些容器应该在周三和周 五清空。每周收集一次并且必须额外清空的容器数量在第三行中。表 2-1 每日垃圾收集安排收集频率 (次/周收集点数目总垃圾量(yd3/周周一周二周三周五3 2 78 26 26 262 3 80 40 401 23 210 66 92 25 26总计 28 368 92

15、93 91 922、通过连续的试验并根据收集垃圾量对一周中每天的收集路线进行平衡设 计。固定容器收集系统的收集路线会发生变化 ,但是 122必6 须在周一、周三、周 五收集,102028必2须9 在周三、周五收集。同样最佳的解应该满足每天装载相 同数量的容器和运行相同的距离。表 2-2列有每周的收集路线和行驶距离。从 A 点 到 B 点的行驶距离包括从 A 点到第一个垃圾收集点的距离、每条收集路线的行驶 距离和从最后一个收集点到 B 点的距离。表 2-2周一周二周三周五集装次垃圾量集装次序垃圾量集装次序垃圾量集装次序垃圾量序7 7 5 9 13 5 12 126 8 4 8 18 8 10 1

16、212 12 1 8 12 12 14 1221 7 9 9 2 6 20 1422 7 11 13 3 6 25 415 6 17 13 10 12 26 1416 6 19 6 20 14 28 78 10 23 6 26 14 29 724 15 27 15 28 7 30 526 14 31 6 29 7 32 5总计 92 总计 93 总计 91 总计 92行驶距27km 行驶距离 29km 行驶距离 26km 行驶距离 27km 离3、根据上述分析就可设计收集路线。从车库开始设计收集路线 ,要求在每条收 集路线中包括所有的收集点。这些路线应该满足最后一个收集点离处置点最近。然 后将

17、设计的路线画到主图上。4、从上表可得 ,每天行程收集的容器数位 10 个,故容器间的平均行驶距离为 :(27+29+26+27/4*10=2.725km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 :P scs=c t(t uc+a+bx=10*(0.04+0.05+0.05*2.725=2.2625h次/5、从 B 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H=N d(P scs+s+a+bx/(1-w8h/d=1*(2.2625+0.10+0.06+0.025x/(1-0.15x=175.1km6、确定从 B 点到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175.1/2=87.55km7、收集车的容积 :93/(2*0.8=58.125yd3故垃圾收集车容积

18、采用 60 yd3。附:固定容器收集路线图123456713816151819101112172120233231302827262524B A2229至处置场周一路线图16713891416151819101112172120233231302827262524B A2229车库至处置场周二线路图1234567138914161518191011122120233231302827262524B A2229车库至处置场周三线路图123451389141615181910111217212023323130282726252229车库至处置场周五线路图第四章设计小结课程设计是按学校教学规划所规

19、定的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 课程设计 ,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程实施的基本训练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专业课程所学内容及相关知识,掌握调查研究、查阅文件、进行城市垃圾收集线路设计、确定城市垃圾收集系统设计方 案的方法 ,提高使用技术资料、认识及遵守国家工程标准、规范和规定、进行设计 计算、绘制工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首先通过查阅各方资料 ,使我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次 , 仔细的阅读了本次设计任务及相关设计资料 ;然后 ,通过不断试算、反复的试验最终 确定了一条移动容器收运系统的收集路线和一条固定容器收运系统的

20、收集路线;最后整理出了这本设计说明书。由于本人的知识经验有限 ,也许这次设计不是那么完 美 ,但是它是我的心血 ,是我独立翻阅资料、摸索着完成的成果 ,我依然为之感到自 豪。以后我会努力做得更好。经过了这么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 ,我不仅巩固了课 本所学基本知识 ,还对一些新型的垃圾收运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掌握了路线设计的 基本步骤更是积累了些许的实践经验。使我感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这将是我以后 坎坷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着一段路程。也许这段路程不长 ,但毕竟是可以给到我 很大的鼓舞 ,让我对以后从事本专业有了更强的信心。第五章摘要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 ,也是

21、其中操作 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对城市各处垃圾源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集中贮存管理以及使用专用车辆装运到垃圾处理站的过程。该管理 过程效率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垃圾清运方式、收运路线设定、收集清运车数量及机 械化装卸程度和垃圾类型、特性以及数量等各种因素。本次设计就针对垃圾收运的 路线进行设定。共设计两种路线 :移动容器收集系统和固定容器收集系统。关键词:垃圾、收集、路线、固定、移动、清运第六章 附录 一、符号说明 符号 SW N F a b tpc tuc s H w Phcs Pcsc Nd ct意 义 单个容器垃圾量 容器数量 收集频率 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 垃圾装车时间 卸空容器放 回时间 卸车时间 每天工作时数 非生产性时间因子 每次行程集装时间 每次行程集 装时间 每天行程次数 每次行程倒空容器数 二、参考文献 1、蒋建国主编 固体废 物处理处置工程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宁平、张承中、陈建中主编 固体废物处 理与处置实 践教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3、宁平主编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高等 教育出版社 4、聂永丰主编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化学工业 出版社 5、江群 惠主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化学工业 出版社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