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25766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册课时能力测评试题46.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並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创新题)下图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读图完成1221 3(W 1 tMX)0年平均降水量(mm)5 5 5 5- 一 =_ 年¥均H隘花)1 .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A .年平均降水量与侵蚀强度呈正相关B .年平均气温与侵蚀强度呈正相关C.不同降水量和气温条件下,同一种侵蚀强度区域的成因相同D .侵蚀强度的差异是在降水量和气温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2.甲、乙、丙所反映的外力侵蚀作用最可能是()A .流水侵蚀B .海浪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由题意可

2、知,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 强度区域。读图可知,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温度较低地区,冰川侵蚀作用可能强;图中显示降水较多、年平均气温较高也就是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该种外力侵蚀作用强度较弱。据此可推断外力 作用有可能为流水侵蚀答案: 1.D 24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回答34题。前期后期-460-零高线(m ) 河谎3 .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A .B .C.D.4. 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侵蚀作用B .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解析:本题分析的关键是判读等高线图,由图可确定该地区的整体地貌特征并分析出该地貌特征的成因。

3、 从等高线特征看,该地区 河谷发育,沟谷纵横,可以确定该地区河流侵蚀作用较强。两图分别 表示河流地貌前期和后期的发育情况, 需要通过对比,找出两个时期 河流地貌发生的变化。前期该地区有两条较大的水系,而后期这两条 水系发生了合并,主河道也出现了改道,这是河流地貌发育的结果, 主要表现为河谷的延伸,是向源头和向下侵蚀作用造成的。结合题目 设问确定正确答案。在四处河段中,河漫滩的宽度可以利用等高线进 行比较,河道两侧的等高线间距越大,则河谷越宽阔,形成的河漫滩越宽阔。答案: 3.B 4.A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56题。距河口距离(以再河流畏度白分

4、比计)河流蔣怎(股n分比计5. 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的是()A .河B .河C.河D.河6. 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A .河B .河D.河C.河解析: 河流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 段内河落差最大,故水能资源最丰富。河流落差越小越有利于河口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河在距河口一半的流程河段内落差变化 最小,故最有利于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的发育。答案: 5.D 6.D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78题。xsw山袜沙摸to 糊迫铁路舀路7. 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A .山间低地B .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麓冲积扇8. 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区大部分聚

5、落逐步向河流上游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A .洪水泛滥B .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D.荒漠化范围扩大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故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第8题,河流下游水源枯竭、荒漠化加剧是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向河 流上游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答案: 7.D 8.D9. 图甲、图乙分别为穴居时代和殷商时代居住地的区位示意图, 图丙为弯道水速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疔道速度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 “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 ' 掘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掘穴,曰:冬可以避风寒。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 “攻位于 汭

6、”。(汭:河水内 湾环抱处,为凸岸 )(1) 根据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 考虑的主要因素。(2) 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图丙,从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军事防 御等方面,分析古代居住地布局在河流凸岸的原因。(3) 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河流的凹岸布局,试 分析原因。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 知识迁 移能力。 (1)材料一中指出掘穴的原则之一是 “ 冬可以避风寒 ”,即 避开冬季风的风向。 (2)弯道水速示意图中水流速度的差异表明了凹 岸较凸岸容易遭受侵蚀,凸岸一侧泥沙容易堆积。古代生产力低下, 河流还具有防御功能。 (3)伦敦、上海等城市

7、的形成与河流的航运功 能有关,河流的凹岸因侵蚀作用强烈, 水域较深而利于船舶进出港口。答案: (1)朝向:向南开口,主要从光照和热量考虑,采光好 且可避开冬季偏北风。选择高地,可避开洪水或潮湿的地方。(2)取水安全:凸岸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农业生产:凸岸是堆 积岸,有利于泥沙堆积和土壤形成。 军事防御:凸岸有天然水面围绕, 可作防御之用。(3)凹岸流速较快,减少泥沙淤积,水深利于船舶停靠。10. 读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 A地和河流经过的B、C、 D三地,回答下列问题。(1) A处谷地,是谷,由作用形成。河流源头的补给主要为 卜给。(2) 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作用

8、,C地为作用,D 地为作用。(3) A、B、C、D四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 。(4) 河口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A处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U”型谷,属沟谷,无稳定水源。第(2)题,B位于河流上游,横剖面呈 V” 型,C处于河流中游,侧蚀加强,河谷展宽,D位于河流下游,地形 平坦,河床更加宽阔,河口处沙洲最终与左岸相连。第(3 )题,最易形成聚落的是平原区的 D地。第(4)题,河口三角洲因为北半球地转 偏向力对河水的影响,使其最终与河流的左岸相连。答案:(1) “ U冰川侵蚀 冰雪融水(2)侵蚀搬运堆积D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受侵蚀,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最终与左岸相连。沁园春雪 <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