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33041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CJJ 27-1989 )和城 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CJJ 47-1991 )中的小型转运站标准进行建 设。小转站处理能力为30T/d.(其规模可分为小型(转运量150t/d)、中型(150t/d转运量450t/d)、大型(转运量450t/d)。6.1房屋建设参数高宽长6m面积体积7.5m6.5m39m2292.5m3由于该垃圾中转站建在农大校园,规模只限于收集贮存农大南区的生 活垃圾,房屋所建面积较小,为了使垃圾收集点更方便、卫生、安全。 根据该垃圾中转站建筑安全等级为三级,为次要的建筑物。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1) 结构设计使用年

2、限:50年(2)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6.1.1建筑风格垃圾站的建筑风格、色调应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协调。垃圾站的建筑结构形式,应满足垃圾转运工艺及配套设备的安装、拆 换与维护的要求。6.1.2建筑结构要求保证垃圾转运作业对污染实施有效控制,在相对密闭的状态下进行。 建筑1个压缩转运车间。建筑压缩转运车间,安装便于启闭的卷帘闸门,设置非敞开式通风口。垃圾站垃圾站与作业平台地面的设计, 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面设汁规GB 50037的有关规定外,应满足作业车辆荷载的要求。6.2地埋式垃圾压缩设备设备包括垃圾站控制系统、垃圾投放系统、垃圾压缩系统、自动升降 及压缩控制系统、垃圾车与运输车对接系

3、统、排水系统等几大部分。(1)垃圾站控制系统采用PLC自动控制技术,发出各种指令信号对系统执行部件及驱动系 统进行控制,是本产品系统升降、压缩、报警发讯、数据监控、操作 响应的核心处理单元。(2)垃圾投放系统采用垃圾红外传感器,置红外探头,探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整个垃圾转运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垃圾压缩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压缩头、升降柱、同步杠、盖板、箱体等组成, 压缩机箱体与压缩头采用高强度、耐磨、耐腐蚀钢板制作,压缩头的 钢板厚度为45mm ;液压泵具有良好的响应,系统动作稳定。(4)自动升降及压缩控制系统本系统是由PLC可编程控制器配合电磁接触器和继电器系统 +各种保 护器组

4、成,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具有大脑 的作用,它将外界传感器发送过来的外部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经 过程序处理,发送各种通断指令让相关功能的电磁开关和执行机构依 据程序规划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设备各项功能动作。(5)垃圾车与运输车对接系统垃圾箱压满后,垃圾箱的箱满检测器发出信号,垃圾车到后按下遥控 器上的“上升”按钮,垃圾箱自动会从地下升到地面,然后再按下垃圾“倾倒”按钮,压缩箱后门打开并与运输车对接,由于采用的是无缝对 接,机箱分离时垃圾不脱落。(6) 排水系统采用1Kw直吸式污水泵、水位传感器,确保压缩机、垃圾箱污水不 外溢,能够有序排放到地下管网。6.3压实设备基本

5、参数序号项目名称单位产品型号1设备结构形式水平地埋式2驱动方式全电液驱动3箱体总容积m364最大压缩力T505垃圾块参考质量T4-56垃圾压缩比2-3:1 (可调整)7电机功率KW158电源电压V/HZ380/509升降形式油缸顶升,升降高度3m10控制方式PLC自动控制7、工程数量计算7.1挖方量和填方量该垃圾中转站主要是由一个房屋建设和地埋式压缩设备所占用土地房屋建设地基挖方数据挖方地基长宽深横向宽6.75m37m6.5m0.5m0.5m装填设备挖方数据挖方项目长宽深20m34m2.52m总挖方量:6.75+20=26.75m3总填方量:24m37.2配套工程1、给水中转站垃圾处理过程中不

6、需要用水。项目用水主要在地面冲洗,地面冲洗水为5L/M2.d,设计日用水总量为2T,水源由校园接入。2、排水清洗污水纳入化粪池、沉淀处理、排放。雨水通过站雨水管道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垃圾渗透水集中处理。3、用电采用单位指标法,照明20W/m2,垃圾处理系统动力装臵容量 50KW, 计算视在功率为106KVA。中转站供电电源引自附近教学楼,引入电源完全确立后,进行细部配电设计。4、通风:通风要优先考虑自然通风。换气量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5、防雷及接地垃圾中转站必三类防雷建构筑物,按三类标准设计。屋顶设臵避雷带, 防止直击雷和雷电波侵入。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为共用接 地系统,R< 1 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