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36699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高三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今年是我省使用新教材的第八年,即进入了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 第六年。高三数学教学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 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 稳中创新 的原则。 高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 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 了变知识立意为水平立意这个举措。 更加 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 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 教学中的注重和重视。二、注意事项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高考复习

2、的重点。我们希 望在复习课中 要认真落实 “基础练习”,并注意蕴涵在基础知识中 的水平因素,注意基本问题中 的水平培养。 特别是要学会把基础知 识放在新情景中去分析,应用。2、高中的重点知识'在复习中要保持较大的比重和必要的深 度。原来的重点内容函数、不等式、数列、向量、立体几何,平面三 角及解析几何 中的综合问题等。 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及简单的操 练。新增的内容:算法、概率等 内容在复习时也应引起我们的充足重 视 。总之高三的数学复习课要以培养逻辑思维 水平为核心,增强运 算水平为主体实行复习。3、重视通性、通法'的落实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中典型例题、习题上 ; 放在体现

3、通性、通 法的例题、 习题上; 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 教学质量,定出实施方法 和评价方案。4、认真学习 xx 省 2015 年高考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的高 考试题,提升复习课 的效率。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复习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 明的具体体 现。 只有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才能加深对考试 说明的理解,找到我们与命 题专家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别。 并力求在二轮复习中缩小这个差别,更好地 指导我们的复习。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科水平。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要考查数学思想方法, 要增强学科水平的 考查。 我们在 复习中要增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如转化与化归的 思想

4、、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 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以 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 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 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6、二轮复习课中注意新的目标定位。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 ;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合作精神 ; 激活显示各科知识的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灵活应用及综合应 用。三、知识和水平要求1、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 和感知、理解和掌握、灵活 和综合使用,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 一级的层次要求。(1) 感知和了解:要求对所学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理 解或初步

5、的 理解,知道这个知识内容是什么,并能在相关的问题中识 别、模仿、描述它。(2) 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学知识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论理解,能 够准确地刻 画或解释、举例说明、简单的变形、推导或证明、抽象归 纳,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 决相关问题。(3) 灵活和综合使用: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灵活使 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2、水平要求水平主要指运算求解水平、数据处理水平、空间想象水平、抽象 概括水平、推 理论证水平以及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1) 运算求解水平:会根据法则、公式实行准确运算、变形 ; 能根 据问题的条件, 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运算途径。(2

6、) 数据处理水平: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抽取对研究问题 有用的信息, 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 能根据要求对数据实行估计和近似 计算。(3) 空间想象水平: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 能准确地分析图形中相 关量的相互关 系; 会使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4) 抽象概括水平:能从具体、生动的实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 质; 能从给定 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 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5) 推理论证水平:会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准确数学命题来 论证某一数学 命题真实性。(6) 应用意识和实践水平:能够对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实行归纳、 整理和分类, 将实际问题抽象

7、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 能应用相 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7) 创新意识和水平: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和综合地使用所学数学 的知识、思想 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学生情况分析:1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高三一部 11 、12 班绝大部分学生基 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计算水平不强,一些基 本的题型都不能自如的 解决。通过一段的一轮复习,绝大部分学生对复习过的公式, 定理、 法则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与理解。基本能够记住该记公式,但对于没有 复习的 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表现为一些基本的公式、法则、定 理等都忘掉了。2 学习态度情况分析: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极为不端正, 主要

8、表现为:(1) 缺乏上进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没有必胜的勇气和 信心。(2) 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或仅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缺乏 深入研究难题的 习惯。(3) 缺乏自主复习的习惯,绝大部分同学仅仅在等老师引导实行一 轮复习,而不能够 自己动手搞好提前复习,表现在考试 ( 或作业)中遇 到了没有复习的试题时,显得 毫无办法。(4) 缺乏动手水平及动手习惯,对复习过的知识不能即时的实行巩 固、练习,所发 的讲义、练习卷等不能够即时、认真填写,导致对复 习过的知识掌握的熟练水准不 够。3 复习方式、方法分析:(1) 缺少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 一些爱错的地方

9、持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2) 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时,整堂忙于记笔记, 而忽视听讲,不 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3) 不注意归纳知识,复习到的仅仅一些零散的知识,而不是有效 的知识、方法体 系,显得很笨。(4) 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复习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 练习。时间长 了,又“生锈”了。五、复习对策教学措施1、尽快协助学生树立信心 !2、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习惯和复习方法。3、坚持基础知识训练。4、对高考要考察的六类解答问题,一定要认真做好专题复习和训 练; 每周训练两套模拟试题 ; 每天做好专题训练的配套作业。六、教学参考进度1、2 月 1

10、0 日至 4 月 20 日为第二轮复习阶段。这个轮的复习方 式是综合训练与专 题总结并举,在每周两次综合练习的基础上穿插专 题总结;2、4 月 21 日至 5 月 20 日为第三轮复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以 综合训练为主。每 周至少做三套综合练习题,题目来源为山东省各地 市的一、二轮模拟题。3、5 月 21 日至 6 月 7 日为回扣课本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根据 第三轮综合练习中 的问题回顾课本,以达到进一步落实升华的目的。七、二轮复习资料编写专题内容及分工安排(一) 专题分工 专题一: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 邓光珍 专题二:函数与导数 - 张福平 专题三: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 - - 王富香 专题四:

11、数列 姜守芹 专题五:立体几何 高 吉泉 专题六:解析几何 (穿插向量 ) 赵来伟 专题七:概率与统计 梁建国 专题八:导数与积分 梁建国 专题九:思想方法与选择、填空题的解法 - 高吉泉(二) 编写专题的基本要求:1、专题以高考命题趋势、考点透视、知识框架题目、例题、专项 训练的形式出 现,要精选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要达到高考 的要求,不能降低要求。2、每个专题约 4 天时间完成 (包括过关测试 ) ,采用讲练结合,以 练为主。3、各专题的题量要根据本专题的地位及难易水准,既要有小题, 也要有大题。4、每个专题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理清本专题的常考考点、高考 地位,高考分 值、主要题型

12、、高考热点、重点等。 在第二轮复习的 强化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强化训练为主。在强化训 练中,命题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命 题,难度要适易,尤其中低 档强化训练题为主,不要过于拔高要求, 各层次的训练都要狠抓基础,针对高考的 方向,切实做到通过强化训 练,使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得到稳步提升。在强化训练的 试卷讲评中, 要提前探讨和思考,让学生有回顾的余地,切忌发下试卷就讲评,且 要有针对性的讲解,老师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尽可能一节课的时间讲 评完试卷,每 次的训练中要总结得与失,出现的问题要即时得到解决, 问题较多的还要多次重复 考及多次训练。八、本学期备课内容及进度: 周次

13、、内容 、目的、要求 重点、 考点热点P 八、八、八、1 市第二次统考 试卷讲评2 专题一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 知识框架、双基 集合运算和充分 必要条件3 专题二函数与导数 知识框架、双基 函数不等式综合 应用4 第三专题角函数及解三角形 知识网络、双基 数列综合应用5 第四专题数列 函数创新探究 函数创新综合6 专题五立体几何 回扣双基、知识框架 立体几何综合 应用7 专题六解析几何 知识框架、回扣双基 解析几何综合应 用8 市三次统考 试卷讲评9 第七专题概率与统计 知识框架、双基 概率统计综合10 第八专题导数应用和积分 双基、知识要点 导数综合应用11 第九专题思想方法和选、填题解 法 回扣基本方法和思想 数 形结合、分类 讨论、化归转化、 函数与方程12 市四次统考 试卷讲评13 考前模拟训练 综合训练、应试水平和技巧 重点、热点讲评14 回扣课本、反馈双基 查缺补漏,回归课本15 回扣课本、反馈双基 回归课本,考试方法16 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