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54450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汇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贷:主营业务收入 5600“厘米和米的认识”两种教法的比较研究题解 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逐渐增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胆固醇、磷脂及甘油三酯也均可增加,而抗凝和纤溶活性物质,如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等却减少,故易诱发DIC。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探究新知,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动与静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着眼于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A1368万元 新教材的编排:突出了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而不同于传统的老师讲授灌输知识。通过学

2、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和思考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学规律,主动参与学习,不光做学习的接受者,而且做学习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这里从两个教例,对新旧教材和教法作一个对比分析: 内 容教例A教例B5蛇毒入血如何引起人体DIC的发生?导 入教师拿出两张纸条,让学生观察哪张长。问:怎样准确地知道哪张长?(取下来比一比)如果不是纸条,是画上去的线呢?教师指出:想知道物体的长短要用尺量。【解析】:估计活动: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用身边的任何工具或物体量一量、说一说。讨论、发现同样的物体用不同工具测量长度,结果不同,体会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9、系统实施阶段主要由( )等主要活动构成。认

3、识C凝血酶生成增加厘 米D5 040万元病例3.患者男,48岁.主诉:腹痛寒战高热三天,昏迷一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尺上的刻度、数。归结: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说说从0到1、2、3各是几厘米。估计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建立表象。估计一下身边物体哪些长度是1厘米,再量一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量一量铅笔长。(2)1月10目,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建造合同,为丙公司建造一项大型设备。合同约定,设备总造价为450万元,、工期白200年1月10日起l年半。 如果甲公司能够提前3个月完工,丙公司承诺支付奖励款60万元。当年,受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甲公司实际发生建造成

4、本350万元,预计为完成合 同尚需发生成本l50万元,工程结算合同价款280万元,实际收到价款270万元。假定工程完工进度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旨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 定。年末,工程能否提前完工尚不确定。甲公司会计处理:200年确认主营业务收入357万元,结转主营业务成本350万元,“工程施工”科目余额357 万元与工程结算”科目余额280万元的差额77万元列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认 识 米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 的棍子,比划1米。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说说体检时自己的身高是多少(1米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5、验说说1米大约有多长。在尺上自己找一找、量一量1米大概在身体哪个位置。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教室长、黑板长和讲台长(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步长、手臂长。通过以上两个教例,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给学生多一些活动的机会在A教法中,教师讲的时间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少;教师包办代替的时间多,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时间少。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标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教法B中,教师讲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的教学在导入时,学生用手掌、书、橡皮等常用的物体测量课桌的长。在发现问题后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并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监

6、督,发现测量中的错误,及时改正。在反复运用手中的风去测量身边物体的过程中,自主地认识长度单位,体验长度的概念,建立长度的表象。二、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在B教法中,学生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观察、对比、测量,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测量黑板的长度时,由于黑板比较长,有的学生把卷尺量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测量的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时小组的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同学卷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在几米处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两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

7、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注重知识联系实际在教例A中,学生虽然也有一些操作的时间,然而所测量的都是纸条、绳子之类的物体,学生不感兴趣,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生动的联系。在教例B中,教师大多让学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门、步长、手臂长等,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米的认识,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因此教师注重了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省出学习活动的时间,效果明显。四、动静结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应该多留一些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思考,通过对操作的结果作系统的分析、整理,获取知识。在教例B中,出现了很多的估算过程。学生在测量之前,首先要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对所测量的物体作一个估计。而随着测量时不断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越是后面的估算就越准确。学生不光要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动脑筋想问题。在“动”之前的“静”,为学生后面的“动”指明了方向和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