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53432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梳理探究之姓氏源流说课稿卢佳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梳理探究部分,是探究性学习课型。探究性学习较之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这种课型之中。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梳理,学生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从中掌握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二)学情分析 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学生都变得有点急功近利,考什么就学什么,而对自己的人文修养要求有所降低。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

2、础知识的积累,在这种形势之下,新教材的编写注入了这种梳理知识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 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的脉络,能够知道自己的姓氏的来源 以及同姓的历史名人,提高语文学习的探究能力以及搜集、分析、整合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老师引导,讨论归纳出姓氏的几种重要来源;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教学重点:1、了解姓氏起源与发展,对文化探究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

3、常见的形成方式。教学难点:通过对个体姓氏源流的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二、说教法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课堂的主导,而不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在这种前提下,本节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百家姓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由姓氏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 ,以此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说学法 在学生做好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

4、按照姓氏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由于这是一次探究性学习课型,建议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 四、说教学过程 分析姓氏源流 1.导入语: 由乾隆时期秦大士和孔庆东的例子导入,引出姓氏问题。(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但其实姓氏不只是个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2.提出问题:什么是姓氏?为什么叫做姓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讲解。(1)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古姓:姬、姒、姜、嬴、妫,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明确

5、:都有一个女字旁。 ) 大家能不能猜测一下这是为什么?明确:与远古时期母氏氏族社会特点有关。 (2)氏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试着猜。(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那么可见“氏”是用来区别“贵贱”。 (3)引出一部从宋代流传至今的启蒙教材:百家姓。问大家: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明确:“百”并非就仅指确切的“百”,而是

6、多的意思。百家姓本来收集438个姓,后增补至504个。后来经过明清不断地新修,到今天大概有四千多种。)谁能来背一下百家姓里前面几个姓氏是什么?(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这么多的姓氏,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让国人骄傲的姓氏文化。探究一: (学生活动:展示成果,语言表达训练)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 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姓,课前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姓氏分了小组并且还坐到了一起,下面我们就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探究成果,说说看自己的姓氏来源。(学生按组自由发言。)展示:(课前布

7、置,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在上课的时候打破了班级的座位次序,而是让同姓的同学坐在一起便于总结和交流。课前我整理了一下,在授课班级中有几大姓:张、李、王、刘、杨、赵。在发言的时候这几个是重点。)拓展: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梳理、总结、完善一下我国姓氏的来源。 (一) 以母亲为姓。在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姞”、“姜”、“妫”、“姒”等。(二)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 卿大夫及其后代以受封邑名为姓。夏商周三代,天子或诸侯给有功劳的卿大夫一块封地,受封的卿大夫及其后代一般就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姓氏。 (三)

8、 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四) 天子赐姓。古时候,为了奖赏某人,天子便把赐姓作为一种奖赏的形式。 (五) 以出生地或者居住地为姓氏。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六) 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古代有以职业技艺为姓的习俗, (七) 因避讳而改姓氏,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会改动的,(七) 以担任的官街为姓氏,古时有乌鸟一个官职,其后代去鸟姓“乌”。我们熟知的古代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拓展:趣话姓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姓氏,

9、在姓氏大省河南甚至还有“狼、鸡、猴、狗、蛇、妻、妾、骂、邪、嫖”等姓,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1. “东西南北”、“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拾百千万;赤、橙、黄、绿、青、蓝、紫2死、难、黑、老、毒。3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姓氏:直接采用汉姓,有朝鲜、壮、土家、白等19个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原有姓氏,也使用汉姓,有满、蒙古、彝、藏、景颇等27个民族;无姓氏,维吾尔、哈萨克、布朗、傣等8个民族习惯上没有姓氏。满族和回族的姓氏。探究二:(学生活动二:展示探究成果,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姓氏的“流”,即是姓氏的发展问题。(小组展示自己姓氏的历史名人)每一个姓氏都代表着我们家族的荣光与自豪,那么当我

10、们满怀豪情与激动地展示完我们本姓氏的来源发展之后,我们同学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能不能通过大家手中的笔把你的自豪、你的骄傲展示出来呢?谁来试试看?写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把我们的姓串联起来,可以写成像百家姓那样朗朗上口的文字,可以写成一幅对联,还可以编成打油诗等等。(请同学准备好了给学生展示。)结语:(升华以及情感目标的体现)从百家姓的角度看,我们有不同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根源、出处,正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但从中华民族的角度看不管我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都离不开中国这棵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同一条根,我们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祖先身上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优秀传统发扬广大。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探究中国文化的使命却没有结束。最后以一首歌祖海的百家姓来结束这节课。五、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从总体上来说,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课前预设的目标。学生课前的准本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评课和反思,有几个地方是需要改进的:1. 在几个环节中应该重点突出一个环节,使之更有亮点。2. 板书有些形同虚设。(因为课件非常详细,所以这个环节考虑得不是很充分。)3. 课堂评价环节还不够。4. 应该让学生的探究再增加些深度和难度。5. 导入要慢,声音要大。6. 学生活动可以再大胆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