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54344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 浣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 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作于定居草堂的第二年 (上元二年,761 )。文学诗以 野望 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 我写照。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和锦江。 西山主峰终年积,因此以 白雪 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 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 时一身遥 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 涕泪 横流。 真

2、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 朝 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 之年。他叹息说:我i只有将暮年付诸给 多病 之身,但 未有 丝毫贡献,报答 圣朝,是 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 的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 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七八句最后点出 野望 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 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 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 日转 萧条 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诗人从草堂 跨马,走 出南

3、郊,纵目四 望。南浦清江万里桥 是 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 三城戍 引出成乱 的感叹,由 万里桥 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 念产生的原因。杜甫 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 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 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疾病等等 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 迟暮 多病发愁,为 涓埃未答抱 愧。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 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 纵自如之妙。历代评价瀛奎律髓: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直

4、解:涕泪多端,更有不能忘情者唐诗训解:谓出自家衷臆,妙在真处,然一身只以 供多病 而 不以 报圣朝,则天涯涕泪,岂徒以哭吾私。唐诗镜:后四语率怀摅写。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梅鼎祚曰:铿然苍然,有韵有骨。周秉 伦曰:第四句,悲语;第六,忠念。初白庵诗评:中二联用力多在虚字,结意尤深。瀛奎律髓汇评:纪旳:此首沉郁。许印芳:起句排对,杜律 多此。茧斋诗谈:前六句先写情事索漠,末乃云: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触目感伤,言简意透。唐诗贯珠:五、六承四而下,结出野望,自有一种大方浑融 之气。起用对偶、对仗亦工。供 字妙。唐宋诗醇:孙仅所云:夐邈高耸,若凿太虚而嗷万窍,此类 是已。流连光景、何足语此!读杜心解:国患家离,两两系心。三城戍,提忧国,万里桥,提思家。三、四顶次句,思家之切也;五、六,顶首句,忧 国之忱也。题中望字意,皆暗藏在内。七,点清,八,总收。杜诗镜铨:思家忧国,首二并提,起势最健(西山白雪二 句下)。沈著(海内尘 二句下)。李云:可称高浑。顾况湖南客中 春望诗: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全袭杜语。唐七律选:毛奇龄云:风景不殊,而人事异也。李因笃云: 可称高浑,前四句第五字皆数目相犯,学者宜忌。历代诗法:笔意流动,亦复凄凄恻恻。昭昧詹言:此诗起势写 望 而寓感慨。中四句题情,三、四 远,五、六近;收点题出场,创格。此变律创格,与 支离东北 同 读此深悟山谷之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