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61477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1 一、考试目标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

2、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

3、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

4、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3.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1)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等一般知识。(2)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规律及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3)了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4)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学生学习需求分析(1)了解学生

5、认知特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2)具有分析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和个体差异的能力。2.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1)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及教材编写思路和特点,了解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2)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技能,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3. 确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领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2)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

6、学目标并准确表述。4.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1)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3)了解信息技术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5.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综合应用(1)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2)通过研究典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析教学案例。(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三)信息技术教学实施1. 课堂学习指导(1)了解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7、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2. 课堂组织调控(1)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偶发事的能力。(2)了解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3.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综合应用(1)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2)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8、和实践能力。(3)能恰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四)信息技术教学评价1. 信息技术学习评价(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科学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2.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1)能够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三、试卷结构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 (

9、1)20_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强调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实现A. 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加强技能训练”的转型B. 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综合素质提高”的转型C.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转型D. 从“单纯的技能训练”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转型(2)在以下编程语言中,专门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是A. Prolog语言 B. Java语言C. Visual Basic语言 D. C语言2.简答题“2021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青少年中有网瘾的比例高达14.1%,在没有网瘾的青少年中存在网瘾倾向的达到12.7%

10、。”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优势?3.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新学期伊始,30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的陈老师带着自己在假期里精心准备的新评价方案来到了班级上,新评价方案主要是一个表格(如下表)。陈老师满心欢喜地以为同学们有了这个评测量表会更加科学地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然而,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令陈老师很失望,班级里一片混乱。学生们七嘴八舌,“怎么评啊?”“满分是多少啊?”“主题多少分?内容多少分?”陈老师不禁沉思起来,“这不是你们想要的评价方式吗,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在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中参与评价的主体有哪些

11、?请分别指出。(2)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种评价方式?(3)陈老师的评价方案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哪些理念?(4)陈老师的评价表格中缺少了什么内容才导致了学生混乱的局面?4.教学设计题以下是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关“搜索引擎”的一部分:现在请分别利用基于目录的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查找下列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填入下表。搜索所有与秦俑着装有关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秦俑的级别的差异。请就这一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写出所选内容的教学目标。(3)请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设计一个包含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或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片段。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

12、与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和软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教学新课:1、计算机的外观: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2、计算机硬: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

13、硬。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3、计算机软:仅有硬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计算机软有很多种。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 计算机软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作品。计算机的硬和软

14、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三、巩固: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1-4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

15、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教学难点: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课前准备:机器人调试比

16、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实践探索。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

17、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3.学生比赛。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4.评价与反馈。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5.整理下课。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

18、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附参考程序: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控制机器人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动作走折线。学生已经有了控制机器人走线段的经验,所以本课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体会把这个比较复杂的“走折线”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让机器人“走线段”“转弯”“再走线段”。“转弯”是新的任务,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会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机器人产生转弯的原理;知道让机器人转弯和控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知道通过设置机器人转弯延时来控制转弯角度。2.能力目标:会

19、编写机器人转弯的程序,能根据机器人运行情况,调试出转弯的准确时间。3.情感目标:感受到模块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体会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分别来解决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机器人转弯的原理。课前准备: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旅行场地。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可以展示机器人导游线路,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沿着“绿黄红”折线路线完成导游任务。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把这个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做?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3.探索机器人转弯。(1)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经验,理解机器人转弯的原理知识。可以通过分析汽车、履带车等转弯的过程来理解转弯。也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控制机器人在场地上转动,然后

20、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左右轮子的转动情况,来体会机器人转弯的原理。(2)让学生动手试验,以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来研究机器人转弯的方向和角度。4.综合三个任务,完成导游工作。5.活动小结。让学生说说这次探索活动的收获和感受,总结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处理的好处,总结研究转弯的方法。练习:本课练习是让学生运用和巩固所学的转弯知识,设置向左转90°、向右转180°,两个要求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尝试转不同的方向,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做预测:180°是90°的两倍,转弯时间上是不是也正好是两倍?记下转弯的时间,是为了给下面一课“机器人卫士”做参考。教师资格证

2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画笔中绘画工具箱中的涂色工具的用法;2、进一步掌握调色板中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设置方法;3、培养学生绘画兴趣,提高绘画能力等教学重点:涂色工具的应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绘画中学会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调配方法以及对封闭图形涂色的方法。教学准备: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2、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画笔进入的方法和步骤(1)双击“学生电脑”图标,指导第一种打开程序的方法-最小化 (2)指导第二种进入方法,(投影出示)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3)双击快捷菜单“画图”图标,使其化。2、复习绘画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名称。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

22、脑”使其弹出,指导学生操作。二、教学新课1、调色板的应用。(1)教学前景色的操作。打开画笔以后,前景色和背景色在计算机中默认为黑色和白色。指导操作:先用鼠标点击一下前景色,再按回车键.(2)练习操作一下。前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3)教学背景色的操作。先用鼠标点击一下背景色,再按回车键。(4)练习:背景色设置为绿色、红色等。2、涂色工具的教学。用左键单击-用前景色涂色用右键单击-用背景色涂色3、开文。点击任务栏中“学生电脑”图标使其弹出。指导操作-最小化4、打开文“房子”,5、练习涂色。三、学生练习、交流1、做练一练(1)打开文:图形涂色。绘画P73页“试一试”全课总结(略)课后记这个内容其实不难的,而且学生很感兴趣,所以安排学生多上机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涂色工具的用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涂色不正确,左击和右击会操作相反导致前景色和背景色对调。所以特别提醒要注意。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