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两首》1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57563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古诗两首》1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古诗两首》1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古诗两首》1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古诗两首》1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古诗两首》1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教学平台使用说明一、单元教学内容概括本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关爱,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古诗二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体现了两岸人民间的血脉亲情;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引导人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身边人的关心与呵护;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让人感悟到互相关爱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这几篇课文洋溢着人间真情,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本组5篇课文,精读课文3篇,各三课时,带*的阅读课文2篇,各一课时。本组课文共需识字20个,会写生字23个,正确读写词语25个;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运用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并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爱的内涵。二、单元训练点落实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问、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再联系自己经历过的或读过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深化对爱的理解,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在写作方面,要让学生关注文本在谋篇布局上的一些特点,了解叙事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古诗二首一课,先以查注释、看插图、借助工具书、质疑讨论等方法读懂诗歌,了解诗句的大意;要进一步推敲“烟花三月”、“孤帆”、“浥”、“新”、“尽”等词语的表达作用,体会言语的精妙;还要了解诗歌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感受朋友间依依惜

3、别的情谊。搭石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平凡事物中的美,感受乡邻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同时,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善于捕捉细节的写作方法,培养用心感受生活、勤于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首先要理清写作思路,了解文本先后描写了同一时刻、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借助提示简要提炼课文主要内容;随后进一步联系关键词句的理解,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并随文体会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的特点。卡罗纳以卡罗纳的不幸为引子,例举了三个具体的小事例,建议组织自学,交流质疑,在阅读中关注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等生动细致的描写,从

4、中感受爱,并联系自身分享爱的体验。给予是快乐的一文要联系保罗的心理变化,通过反复联想与揣摩,在字里行间逐步体会小男孩真心付出的美好心灵,这也是作者善于通过衬托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亮点。20 古诗两首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 洪磊【教学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读熟相关诗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

5、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一、导入新诗1.播放歌曲送别。回忆学过的相关诗句,如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 听听音乐,读读诗句,说说你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大诗人李白的作品,看一看他与友人分别时的场面是怎样的。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读题目,从诗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l 诗人与友人孟浩然在黄鹤楼作别,因为朋友要去广陵了。诗题交代了事件的地点及背景。

6、理解“之”的意思。(之:往。)2.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指导读好“黄鹤楼”、“孟浩然”、“广陵”。指导书写:孟看看这些生字都记住了吗?媒体出示:辨析组词 鹤( ) 浩( ) 陵( ) 鹊( ) 洁( ) 凌( )二、初读诗歌1.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题意。这首作品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作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李白?师生交流。媒体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2.诗中提到的黄鹤楼和广陵又分别在我国的何处呢?l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

7、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l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出示地图,标明武昌黄鹤楼及扬州。3. 从地图上你们看出了什么?l 当时交通不便,两地相隔千里,若是水陆交替,一去就要数月,路途十分遥远。4. 这首作品写的具体又是什么呢?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诗歌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借助资料及注释,再读读诗句,看看这首作品中诗人看到了哪些情景?出示自学要求: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圈出有疑义的地方。5.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l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

8、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2)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如:“西辞”、“尽”。l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面,故而说是“西辞”。3、 研读诗歌1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首诗?l 诗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诗人担心路途艰难,相见无期。朗诵时声音沉郁,可适当指导学生诵读,初步了解七言诗切分节奏,平仄押韵规律。2 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l

9、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但诗人心中牵挂的都是友人,再美的景色也只是衬托了诗人的不舍之情。3 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l “孤帆”说明诗人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好友乘坐的那艘船上。同时也说明了友人路途的孤寂。4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l 结合后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

10、共同评议,选出最佳表演小组。(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四、复习巩固1.理解了诗歌内容,体会了诗歌意境,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背诵诗歌。2.试着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拓展作业1.作业(1)背诵、默写全诗。(2)结合注释解释全诗。(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2.拓展将这首诗歌的场景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添加适当的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及对话。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2.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

11、生字。3.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一、导入新诗1.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其中不少伟大的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送别诗,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诗题。2. 王维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媒体出示: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与孟浩然并称“王孟”。3

12、. 出示诗题,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了哪些有用的信息?教师讲解“元二”、“使”。学生理解题意。l 从诗题中得知,这同样也是一首表现送别场面的诗歌。题中“元二”为作者的好友,将要去往“安西”。诗中的“使”是“去”、“往”、“出使”的意思,这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可由教师解疑。4. 快速浏览一下诗歌,结合预习,你知道作者与元二在何处饯别吗?渭城。出示图示,标明渭城与安西府大致位置。l “渭城”指的是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咸阳附近。“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5. 看看地图,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能说说两位好友此时的心情吗?小结: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

13、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这两节课学习的送别诗都堪称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2、 初读诗歌1. 读读诗歌,看看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吗?媒体出示:多音字组词 zho( ) sh( ) gng( ) jn( )朝 舍 更 尽 cho( ) sh( ) gng ( ) jn( )2. 自读送元二使安西,并完成以下作业:媒体出示:(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浥 客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3.讨论交流媒体出示:浥:(y)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l 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

14、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三、研读诗歌1.过渡: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2.读读诗句,看看哪里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天气?l 第一第二句点明了送别是在渭城,“朝雨”写出了时间是在早晨的雨后,“柳色新”都说明是在春季。第一句说明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以上两句

15、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l “折柳送别”是唐人的习惯。“柳”谐音同“留”,送别诗中提到“柳”一般都表现了诗人心中难舍之情,希望老友能多留一会儿。3. 第一第二句写景。那么践行之时两人又在做些什么呢?“劝”字说明两人已经喝了多时,一劝再劝。“更”字更是写出两人已进多杯,仍不忍离去。朗读时可抓住关键字词指导。l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但寻常的话语更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四、复习巩固1.带着感情再来读读全诗。2.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16、。B1 1 1万元译文:D在DIC早期应使用抗纤溶药物预防纤溶发生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甲公司于204年3月28日完成销售时,能够判定相关经济利益可以流入,符合收入确认条件,204年9月,因自然灾害造成生产设施重大毁损不影响收入的确认,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即可。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3. 试背这首诗。4. 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你能说说两首诗歌有什么共同点?ll 借:长期股权投资 2500都是在春季送别友人,同样是路途遥远,相见无期。同样

17、表达了作者心中深厚的情谊。5、 拓展作业1.抄写、背诵两首诗歌。20.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2.你还知道哪些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能给大家背一背吗?*3.拓展读读这些送别诗。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该事项不应做为调整事项。别董大唐 高适对损益调整的确认即期末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200-500-1000/56/12)20%=120(万元)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异型输血可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并释放ADP促使DIC的发生。( )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A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 D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