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途径.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83594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途径.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途径 早有语文教育专家说过,语文是活的。确实如此。在新一阶段的课程改革中更是突出了这一点。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已经在课堂上作出了新的探索。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其实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种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使用的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途径。 一、演讲 演讲是一个自主性的语言思维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清晰性和逻辑性,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示演讲者的精

2、神状态。在语文教学中,演讲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口语、表演以及心理水平的检测。 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和多肯定,充分调动学生对演讲的热情,积极参加演讲活动。在一般演讲比较成功之后,可进行即兴演讲,限定一定的话题范围,让学生提前10分钟准备,以便加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即兴演讲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也是较高层次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每次即兴演讲后,还要开展演讲评议活动。评议有教师评议、听众评议及自我评议等。所有的评议活动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 二、辩论从某种程度上讲,辩论是演讲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演讲侧重于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性。而辩论重在锻炼思维的灵敏性,它更可以加强思维和理解的深度辩论。要有明确的辩论方向,要言之有物。同时还要重视辩论的内容和过程,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如主题的确立,辩论中的纠偏、启发、点拨和加深以及辩论过程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