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85855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摘要:目的:进一步总结和归纳传染病患者发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不同传染病发热实施差异化的护理手段。结论: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其发热程度及发热时间均有所不同,发热情况对于传染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应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用心护理。关键词:传染病发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2112-0305-01作为疾病的一种信号,发热在反映人体病情演变情况,能够作为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参考依据。发热也是传染病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一般发热不需要采取特别降温措施,但一旦患者体温超过40,并伴有头痛、惊厥以及意识障碍情况,应适当进行降温护理。

2、护理工作者应掌握传染病的发热规律,并对患者病情变化予以认真贯彻,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传染病患者发热护理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报告如下。1传染病发热类型分类发热是传染病患者的常见病症,一般可将其发热原因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病毒性感染发热;另一种为细菌性感染发热。由于感染病的种类不同,其热型和发热程度及发热时间均有所差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况。一是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多在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出现。二是间歇热,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三是

3、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和重症肺结核等。四是波状热,体温可39以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五是回归热,临床表现为体温急骤上升到39以上,多由蜱传回归热螺旋体引发。六是不规那么热,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发热无特定规律,多种疾病均可造成不规律热现象。2不同传染病患者发热的护理措施2.1伤寒及副伤寒发热护理。在稽留热阶段,如果患者体温不高于40,可不做降温处理,因为发热是细菌以及内毒素造成的,一般降温方法不能有效控制高热。应特别注意在患者发病第三周时,由于已进入溃疡形成期,

4、有长进肠穿孔的情况的可能,应坚决禁止腹部冷敷降温以及冰盐水灌肠降温。2.2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护理。对于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患者可采取头部冷敷降温的方法,如果患者高温持续不退,也采用在患者颈部和大血管冰袋降温的方法,应防止急剧的降温方式。禁止使用解热药物,防止对热型判断的干扰,加重皮肤出血现象。如果必须使用药物降温应进行严格的观察护理,应坚决防止患者排汗过多导致的体液丧失以及体温骤降问题。2.3麻疹患者发热护理。在患者出疹期不应采取冷敷以及冬眠药物,此时进行退热不利于患者体内毒素的排出。对于体温超高患者,可采用小剂量清热解毒药和温水灌肠进行退热,不应采取酒精退热和冷敷退热。患者体温突然下降到38以下,

5、同时伴有皮疹颜色变化,那么患者可能出现病情转重,用特别予以注意。3传染病发热同性护理措施3.1休息。由于发热患者的代谢增加,体能消耗较多,会造成患者体质虚弱。此时充分休息能够可以使患者代谢在较低水平维持。对于高热传染病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3.2饮食。患者发热期间,应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易消化的流质食品,病情好转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补充患者营养。3.3口腔护理。传染病发热患者由于唾液分泌量有所减少,多会出现口腔粘膜枯燥情况,由于患者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引起口腔炎以及口腔溃疡,临床护理上应注意保持患者口腔清洁。3.4皮肤护理。传染病发热患者在退热过程时,常常伴有大量出汗现象,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

6、物,保持患者皮肤的枯燥清洁。3.5生活护理。注意调节病房内的室温和湿度,以更加适宜的环境,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同时要指导患者正确穿衣和盖被,保暖和散热兼顾,同时注意室内室温湿度调节。4结论传染病的发热,一般均为患者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脊质造成的内源性致热原做导致的,造成患者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变高,在当实际体温高高于调定点时,患者会有出汗,血管扩张现象。如果实际体温低于调定点,那么患者会出现寒战、发抖、血管收缩等现象。发热作为是很多传染病的共同特点,其发热时间和发热类型以及发热程度各不相同,应在护理中注意观察,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参考文献【1】杨秋梅.做好发热护理的体会J.泰山卫生,2021,04【2】任玉红.发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21,29【3】聂海英.社区老年人中医康复护理的功能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4】张晓虹.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03【5】张大英.2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发热的护理体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2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