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86031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匆匆》部编本.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匆匆?教学目标1. 会写“藏、挪”等 6 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 4 个词语。2.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3.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4. 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 感触。5.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教学目标1. 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2. 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

2、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 触,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策略1. 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蒸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2. 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 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 惜。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3. 表达运用 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 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 更加生动真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

3、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流露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这 4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3.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 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过程板块一回忆体验“匆匆”导入新课,情景体验。1. 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

4、忙忙的样子)2. 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人们赶火车的图片,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的图片)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 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朱自清的匆匆。4. 搜集作者资料。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 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 家、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你我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

5、文笔秀丽著 称。【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知识越接近 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畅谈自 己的生活经验,真实感受时间的稍纵即逝,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板块二理解字词入文本1.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 理解不懂的词语。2. 识记生字。藏挪 徘 徊 蒸 裸(1) 正音:“藏”在本课读C印q “蒸”是后鼻音。(2 :拧了叫:虻,提黑鬥注或宕帆-T 打勺笔顺分怖細3. 整体感知课文。(1) 指名回答: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如: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 这位同学的问题和作者的

6、问题不谋而合。(板书:一去不复返)(3) 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4) 作者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 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5) 学生齐读。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 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6) 再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 学生交流汇报。 反复诵读,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3 / 8【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质疑,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文本形 成初步印象,为后

7、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板块三 体会着急和无奈1.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出来,一会儿 进行交流。2. 全班交流。3.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点。(1)学习体会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自由读、分组读。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悟? 重点句子点拨:a.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 再开的时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 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 流逝的无奈。b. 第 1 自然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 而无法挽留

8、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 或无奈) 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指导朗读第 1自然段。( 2)学习体会第 2自然段。 引导学生运用理解第 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 2自然段。 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语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 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 潸了。 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

9、情。(教师可范读) 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 的指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背诵课文。2. 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 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3.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

10、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 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教学过程板块一 点面结合忆旧知1. 汇报上节课在文中找到的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一去不复返 溜 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轻轻悄悄挪移 匆匆 伶伶俐俐 跨过 飞走 闪过 逃去如飞2. 指名读词语。3. 从这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把这些词语再放进课文中读一读。预设:从这些字词中我感受到了时光的飞逝,时光的匆匆。4. 小结:时间就是这般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般轻轻悄悄地挪移,这般匆匆溜走,这般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这般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上一节课所布置的作业,让课文内容历历在目的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课

11、文做好铺垫。指导学生 运用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画、合 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学习第 3 自然段。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 放轻音乐,教师配乐朗读)2. 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 如此感人?(第 3 自然段)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 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

12、势,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 的深长感叹。3. 朗读指导。(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4. 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5. 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 结合,水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板块三 把握当下惜时间1. 作者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发出了什么疑问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 了,只有匆匆罢了。2. 作者面对时间的悄然流逝,只能徘

13、徊、匆匆罢了,他真的会任凭时间就这样溜走吗?面对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你又能做些什么呢?3.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提示:找到文中“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4. 体会“徘徊”在课文中的含义。“徘徊”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无奈及找不到出路的迷茫,也反映了当时一部 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他们不满于自己只能处于“徘徊”的状态,不甘虚度光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力求向上、不断 求索的一种精神。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像作者一样去努力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5. 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6. 反复朗读,试着背诵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14、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内涵。在这一 连串的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作者的触景生情和对自己 深深的责问,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满自己一直处于“徘徊”的状态,不甘虚 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板书设计我椚的日子为件么一去不定返呢匆具体说明像针关上的一漓水跨过飞走溜走闪过)览黒如轻烟如薄雾照应开头 我們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学反思珍惜时间 把握人生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 时、惜时的深长感喟。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 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1.注重情感朗读,感受散文之美

15、。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 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过程。因 此,我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以及不甘于现状的 情感。这种体验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指 名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受到启发,懂得珍惜当下,把 握当下,好好学习的道理。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作者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真情实感自然 而然地流露。全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将 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拟人化,资料袋 以及作者对于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细腻刻画,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