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96168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 (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编写人:柳开国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4年12月17日班 级: 姓 名:【学习目标】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学习重点】1、 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王安石(10211068),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祜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

2、主张改革政治;16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但因新法遭保守派反对,终被罢相。卒谥文。他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2、关于褒禅山据安徽省含山县县志记载,褒禅山也叫华山,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成条形。其西原名华山,为慧空禅院的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又名兰陵山。今统谓之褒禅山。华阳山有前后二石洞,称华阳洞。其后洞为王安石所游之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

3、过。后洞究竟有多深?通向何处?至今还没有人走到底,得出答案。3、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

4、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4、关于文体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宋代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整体感知】1、诵读全文,完成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以及字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5、而慎取之也 无物以相之( )长乐王回深父( ) 何可胜道也哉( )华( )山 有穴( )窈( )然2、疑难句子.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其”的用法“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4、找出文中判断

6、句,弄清判断句的两种形式。.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问题模块】1、文中记游部分,集中在文中哪几段? 文中议论部分,集中在文中那几段?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2、第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3、第段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的?这样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4、第3段中针对作者提出的观点,你认为“志”、“力”、“物”三个因素,对于达到成功,哪个因素最重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