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97044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初中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初中体育教案:双手胸前传接球以体育与健康篮球教材为内容。篮球是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教材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术、 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部分组成,基本技术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比重较大。初中阶段重点是学习和初步了解各种基本动作。坚持循序渐进和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教学方法,游戏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篮球基本技术教学课时6单1、学生通过篮球学习和练习,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并能应用于篮球教学比赛。2、元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学生控球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目顽强拼搏、积极进取

2、的精神。标课教学重难点课时目标教学内容次教学重点:翻腕、拨1、初步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使 85%指、迎球、移动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动作技术,能传出1-2双 手胸前 传接个好球。 2、 通过篮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1运动兴趣。 3、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灵活球教学难点: 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手按拍球1、 初步学习原地高低运球动作,使75%的位置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并能用正确的2原地高低运球教学难点: 手脚的协方法运球。 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展学生身体协调、 灵活能力。 3、 培养学调性生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教学重点:

3、推送球的1、初步学习行进间高低运球动作,使 80%部位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 并能加以应用。行 进间高 低运2、 运用篮球游戏和篮球健身活动,激发3球教学难点: 上下肢协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灵调配合活能力。 3、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教学重点:蹬地、伸臂、屈腕、拨指原 地单手肩上4投篮教学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教学重点: 身体重心的转移、蹬跨、转体探肩迅速行 进间体前变5向运球教学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1、 学生初步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使 70%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并能加以应用。2、 运用篮球游戏和篮球健身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身

4、体协调、灵活能力。3、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1、 初步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与不换手运球动作,使80%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并能加以应用。2、 运用篮球游戏和篮球健身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灵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3、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重点: 身体重心转移、蹬跨、转体探肩推放球及加速6 持球变向突破教学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1、 初步学习持球突破,使 75%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 并能加以应用。 2、 运用篮球游戏和篮球健身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灵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

5、的持球突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初中体育教案:双手胸前传接球一、教材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二、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 是在快速、 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 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 竞争性强、 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 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 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6、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 接球。 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 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

7、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 因此, 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省重点中学,普陀中学高一男生,共四十人。 学生来自全区各个初中,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 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 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

8、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的确定: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重点:运球 -准确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难点:运球 -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六、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

9、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 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 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 力求合理、 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 用循序渐进、 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创设情景教育、乡土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七、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2)1、课堂常规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二)准备部分(8)1、配乐游戏:小渔网(4)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配乐游戏“小渔网” ,在游戏中配上舟山民乐,运用了情景

10、教学、乡土教学,提高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操。2、熟悉球性(4)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 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 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 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三)基本部分(30)1、运球( 6):高低交替运球,两手交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护好球,眼视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 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

11、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 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2、抢运球( 5):要求:先进行一对一的 “抢运球” 对抗练习, 然后进行分组 “抢运球”对抗练习。为了使运球技术有一定的升华, 特意安排这一练习, 这一练习旨在加强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 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3)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

12、迅速转换衔接。3、 4 的练习主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掌握传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协调配合,加强运球和传接球的衔接。5、四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4)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 快而连贯, 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6、三人传接球,一人抢断球(4)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 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

13、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7、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6)通过比赛,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四)结束部分(5)1、配乐伸展放松操(3)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2)八、场地器材:1、场地:篮球场一只; 2、篮球 41 只,球筐 4 只,录音机 1 台九、预计教学效果: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 次/ 分,最高心率为180 次 /分,出现在第二十、三十五分钟运动密度约为55%,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