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达标检测 岳麓版 课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598170 上传时间:2021-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达标检测 岳麓版 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达标检测 岳麓版 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达标检测 岳麓版 课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列哪一种()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3.下图是小刚同学参观河姆渡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这件文物证明了()A.当时人们过着定居生活B.这里的原始居民种植水稻C.河姆渡原始居民已饲养家畜D.人们开始用骨骼制作工具4.右图所示工具的主要用途

2、是()A.打猎B.耕地C.捕鱼D.采集5.“曩(音nn,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B.C.D.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8.下列远古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A.B.C.D.9.一个生活在距今5 000多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

3、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B.穿着麻布衣服,吃上了粟米饭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用漂亮的彩陶盛装东西10.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B.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C.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D.氏族成员之间贫富不均二、非选择题11.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文物分别与哪个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关?(2)解读文物所携带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和技能。请观察文物完成推论:图一:文物名称:_;解读:_。图二:文物名称:_;解读:_。(3)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图三、图四两座房屋建筑的样式名称。(4

4、)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5)居住在这两种房屋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12.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下图),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如果主办方还想在每个展区增加一个部分,“寻觅”中国原始人类的足迹,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补充完整吧!(1)在“东方足迹”展区展示一幅原始人类的分布图,让参观者“寻觅”中国生活在采猎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_。同时展

5、区会展出他们生活的大致场景是:_。(2)在“寻觅之旅”展区会播放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3D模拟视频影像,请你感受自己在这两块土地上的“寻觅”,你能找到的原始农耕的主要代表有:_。展区展示这些遗址上出土的著名文物有:_。(3)在“低碳行动”展区,主持人请你与原始人类一起体验他们的“低碳生活”,这些项目可能会有:_。答案解析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故选C。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题干设置的时间背景为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其使用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故B正确。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件黑陶上面有猪纹图案

6、,证明当时人们已饲养猪等家畜。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观察图片可知图为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它的主要用途是耕地。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能力。由“穿井而饮,耕田而食”,可知处于农耕时代,答案选C。河姆渡居民处于原始农耕时代,河姆渡人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多了。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粟,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已有5 000多年。这里出土了一些菜籽,表明中国是

7、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境内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虽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但仍普遍使用打制石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子,所以C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不符,故选C。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氏族内,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拓展延伸】氏族的发展阶段我国氏族社会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大阶段,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和早期大汶口人为母系氏族,大汶口人中、晚期为父系氏族。11.【解

8、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解答第(1)(2)题的关键是能正确识读图一、图二的文物。图一展现的是水稻粒,图二展现的是粟的朽粒,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图三是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图四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居住房屋样式不同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回答第(3)(4)题,第(5)题从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面归纳总结。答案:(1)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2)水稻粒;解读:说明河姆渡人已经种植水稻。粟的朽粒;解读:说明半坡人已种植粟。(3)图三:干栏式房屋;图四:半地穴式房屋。(4)是由不同

9、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说明人已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言之有理即可)(5)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都转向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等。【拓展延伸】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制作陶器。不同点:生活区域不同;房屋结构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不同。12.【解析】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巧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第(1)题,弄清采猎时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我国原始社会按生产资料获取方式的演进划分,可分为原始采猎业和原始农牧业两大阶段。而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产资料主要获取方式的时期,为原始采猎时期

10、。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回答即可。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原始农耕”,明确“主要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引入了时下流行的“低碳”概念,即节能环保,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打制石器、使用火、采摘和狩猎的情景等。(2)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村落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村落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磨制石器和丰富的陶器生活用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粒、黑陶、骨耜等。(3)例如:将石块打制成锋利的石器或磨制成石器,人工取火烧烤食物,自己制作装饰品,自己动手耕作庄稼,动手制作陶器等。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