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0818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阅读教学开出想象之花 陕西省神木县第一小学 韩底香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阅读、写作的翅膀。谁富于想象,谁能合理地、创造性地想象,谁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或是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那么,如何在平时的阅读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呢?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章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想像的几种常见方法。一、 在文章的空白处想像为了追求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作者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这里指文章的某些内容没有诉诸文

2、字。没有诉诸文字的空白处,从写作学角度看更具有参差美,更给人以回味,更有韵味。诚如书法中草书的飞白,那若即若离的空白处,更叫人荡气回肠,更易激起人的遐想。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我们空着肚子,在孟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对于这一片断,一般的教师重点讲解“雪中送炭”这个成语便结束了。而我认为,这里出现了一个“空白”,即对朝鲜妇女九死一生到达阵地上时的形象“定格”。为些

3、,可此设问:战士仅仅是见到热气腾腾拖拉机糕而流泪吗?不是的!更令他们感动的是眼前这群冒着敌人的炮火九死一生的朝鲜妇女。因此,可引导学生镜头定格在舍身送打糕的朝鲜妇女身上展开想像。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个片断中解决“雪中送炭”只是表面择文章的意蕴还欠深刻感悟,而让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展开想像,进行画面补充,则能让学生在正确体会“感动得流下眼泪”的同时,对作者意图的表达与情感的渲泄有个较深刻与全面的理解。二、 在文章的突止处想像突止,也叫跳脱,一种修辞方式,意思是从甲直接到丙,中间越过乙,形成了一个空白阶段。突止处想像就是根据甲、丙提供的条件,展开合理的想像,尽量地再现乙,填补空白,以期达到续接文章思路,

4、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目的。例:“你回到村进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这里由小金花的等待到第二天的噩耗传来,无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事情发展的逻辑上都有一段空白。因此,可根据时间的变化,让学生讨论小金花回村后的一系列活动。经过学生的合作与想像,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组画面: 夕阳的余辉中,小金花站在路边的小山坡上,向远处眺望;夜幕降临,小金花呆坐在门口,希望能听到妈妈那熟悉脚步声;深夜,小金花在错暗的油灯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她梦见自己躺在妈妈的温暖的怀里,妈妈在为她哼着动听的歌谣;凌晨,小金花被第一声鸡鸣惊醒,望着冷清的四壁,她的心渐渐凉了通过对这

5、一“突止”处的想像,让学生感受到了小金花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及母亲的牺牲给她带来难以喻的悲痛,揪心之余自然而然激起了学生对小金花的同情与崇敬之情。三、 在文章的省略处想像“空白”、“突止”在文章中都是没有文字表示的空白,看上去它可能与前后左右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较难把握。而“省略”处则不同,它是有明显特征的,它以省略号为标志明确昭告:这里有话,只是未讲。因而,在省略处想像,更具有完善意义的训练价值。例:“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这里的省略号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并通过想像,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朝鲜大嫂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一句中强烈而深沉的情感蕴含

6、。巴尔扎克曾经说过省略号的作用是“用了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联系我们阅读上文的过程,如果不展开想象,那么文中省略号蕴藏的“最大量的思想”将难以体会得到,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 在文章的结尾处想像好文章的结尾正如林纾所言:“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笔,读之雅有余味。”而这“似断非断”、“似了非了”处,也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将课文向深处、向课处延展的最佳处。例:“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这是全文的结尾部分,也是略写部分。在前面三

7、个故事的铺垫下,有些教师草率地把“亲人”单方面理解为“朝鲜人民”,而忽略了“再见”、“亲人”是道别双方的共同语言和心声,忽略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这一基本前提,将双方向的情感引导和思想归宿淡化成单向的。因此,在教学这一略写片断引导学生想像:在火车启动之际,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通过这种换位想像,让学生体会萦绕在朝鲜上空“再见了,亲人”的语语是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呼声,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这心声将与天地共存!总之,小学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只要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合情合理地利用教材的内在创造因素 ,善于、勤于、勇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精彩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对话,展现出学生鲜活的个性。 相信一定能在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开出想象之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