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1060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专业知识】大木作构件种类【学员问题】大木作构件种类?【解答】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 12类。其中棋、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如下: 柱。直立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按所在 位置有不同名称: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金柱) 转角处的称角柱等。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 额枋。包括阑额(大额枋)、由额(小额枋或由额垫板)、普拍枋(平板枋)、屋内 额、地栿、绰幕(后演化为雀替)等,是连接柱头或柱脚的水平构件。 梁。是承受屋顶重量的主要水平构件;上

2、一梁较下一梁短,层层相叠,构成屋架。 最下一梁置于柱头上或与铺作组合。梁按长短命名:长一椽的(一步架)称札牵(单 步梁),长两椽的称乳栿(双步梁),长四椽的称四椽栿(五架梁),乃至长八椽的称 八椽栿(九架梁)。最上一梁称平梁(三架梁),梁上立蜀柱(脊瓜柱)承脊?(脊 桁)。显露的或在平棊(天花)以下的梁,称为明栿。明栿按外形分为直梁、月梁。直梁四面平直;月梁经过艺术加工,形弯如弓。隐蔽在平棊以上的梁,表面不必加 工,称为草栿。四阿(庑殿)屋顶和厦两头(歇山)屋顶两侧面所用垂直于主梁的 梁称丁栿(顺梁或扒梁)。在最下一梁之下安于两柱之间与梁平行的枋, 称顺栿串(跨 空随梁枋)。明清时又有紧贴梁下

3、的枋,称随梁枋。 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是各架梁之间的构件。早期建筑,梁上安矮柱、驼峰或敦?,上安斗、襻间,承托上一梁首,又在梁首斜安托脚,斜托上架?(檩) 。平 梁上安蜀柱、叉手。蜀柱头也安斗,用襻间,承脊,柱脚用合(角背)。叉手原是立在平梁上,顶部相抵成人字形的一对斜撑,承托脊,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改用蜀柱承,叉手成为托在两侧加强稳定的构件,作用近于托脚。明清官式建筑梁上 均用短柱,按所在位置称上金瓜柱、下金瓜柱、脊瓜柱等。柱下各用角背,并不用 托脚、叉手。当庑殿推山加长脊时,在头下另加一道平梁,称太平梁,梁上立一柱 称雷公柱。 替木。与枋平行,用于两构件对接的接口之下,以增加连接的

4、强度,并产生缩短 跨距的作用。替木在唐宋是必用的,明清官式建筑已不用。 和襻间。是承载椽子并连接横向梁架的纵向构件。截面圆形的称(檩或桁),矩形的称承椽枋。它的长度即是各间的间广(另加出榫),如遇出际(山面挑出),另增 挑出长度。至房角则于背上另加三角形生头木,使屋面纵向微呈曲线,与柱子生起 相对应。襻间用于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替木、 襻间。又蜀柱柱头或内柱柱身间,用枋与平行,称顺脊串。明清只用于金柱间,名 为中槛。 阳马(角梁)。用于四阿(庑殿)屋顶、厦两头(歇山)屋顶转角 45&d

5、eg;线上, 安在各架?正侧两面交点上。最下用大角梁(老角梁)、子角梁承受翼角椽尾。子角 梁上,逐架用隐角梁(由戗)接续。用于四阿(庑殿)的,至脊?止;用于厦两头(歇山)的,至中平止。 椽,飞子(飞檐椽)。椽子截面圆形,首尾钉在上下两?上。每一条水平长度即? 的间距,称为一椽或一架、一步架,如用飞檐,即在檐椽上钉截面矩形的飞子。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 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 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 : 2,间有2 :1的,至明清则多为10 : 8.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 通、指正。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 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