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现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1388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见文言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见文言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现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实词文言现象1、古今通假现象。如,反 - 返,孰 - 熟2、古今异义 现象。如“可怜”这个词,在古义中是指“可爱”,而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指“怜悯”。3、一词多义 现象。如,绝,度4、词类活用 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都有活用现象,特别要注意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状语等。(1) 名词活用a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如: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b 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 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如: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d 名词作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 动词活用a 动词用如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 入。b 动词用如使动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2、c 动词用如意动词,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 形容词活用a 形容词用如名词,如: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b 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山多石,少土。c 形容词用如使动词,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d 形容词用如意动词,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4) 数词的活用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常见文言句式(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 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 “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 者 也” 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 , 也 ”

3、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 ,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 者 , 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主语后既没有 “者”,也没有“也 ”字来帮助判断,不用任何标志,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表示否定的判断句 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 非 ”,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在谓语前用 “乃”、“即”、“则”、“必”、“皆”、“悉” 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 “为” 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用“是”不知木兰 是女郎巨是凡人( 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

4、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在谓语动词之后, 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 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 相当于“ 被 ”,如:吾属今为之虏矣。为人所并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 ,构成“见 +动词”的格式,或 “见 于 ” 的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笑于人。 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子贡辩智而鲁削。(3)

5、否定句(4)疑问句(反问)(5)固定句式 ,如得无 -乎?(莫非 -吧?,恐怕 -吧?);孰与(两个 -相比,其中一个更 -)?- 之谓也!(说的就是 - 人啊) 无以(有以) - (没有用来 - 办法)( 6)省略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从省略情况看,它大致六种:主语省略主要有 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如:a永州之野产异蛇, ( 蛇) 黑质而白章, ( 蛇 ) 触草木, ( 草木 ) 皆死。 ( 主语承前省略 )b沛公谓张良曰:“ (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主语蒙后省略 )c ( 孟

6、子 ) 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 曰:“不若与人。”( 主语对话省略 )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谓语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将其省略。常见省略谓语的句子有以下三种,如: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 谓语承前省略 )b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 ,又请扬子之竖追之。 ( 谓语蒙后省略 )c后公改 ( 任) 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谓语动词省略 )文言文 宾语省略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如:a 权起更衣,肃追 ( 之) 于宇下。 ( 谓语宾语省略 )b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 之

7、) 较。 ( 介词宾语省略 )兼语省略“使、命、令”等动词作谓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省略,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 之 ) 归赵。 ( 兼语省略 )介词省略介词“于、以、自”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如:a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 于 ) 兵势耳。 ( 介词“于”省略 )b 又试之 ( 以 ) 鸡,果如成言。 ( 介词以省略 )量词省略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如:a 蟹六 ( 条) 跪而二 ( 只) 螯。b 寒署易节,始一 ( 次) 反焉。(7)倒装句1、宾语前置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为动词在前,宾语在

8、后,古汉语则有宾语前置现象。常见的宾语前置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在疑问句 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词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在否定句 中,一般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有时为了强调、突出宾语,把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用助词“是”、“之 ”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唯马首是瞻。宋何罪之有?唯利是图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也可以把宾语置于介词“以”之前,而不用助词 作前置的标志,如:夜以继日。2、定语后置句者是标志 :石之铿然有声 者荆州之民附操 者楚人有涉江 者之是标志 :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 之强3、状语后置句权起更衣,肃追 ( 之 ) 于宇下。4、主谓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宜乎,百姓之以为爱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