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3)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62134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3)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3)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3)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3)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月光曲》教学设计 (3)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6 月光曲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 王春华【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词语。3研读第17小节,了解贝多芬为盲姑娘第一次弹奏曲子的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同学们, 听

2、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这是100多年前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2出示课题:26 月光曲3(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图像)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2.161827.03.26),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重为“乐圣”。贝多芬一生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4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齐读课题。说明:通过对音乐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开始走近这首乐曲。在导入课

3、题时,对作者贝多芬的简单了解,以此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 自学课文1(出示媒体)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清幽 琴键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2)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哪首是月光曲?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3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哪首是月光曲?贝多芬弹奏了两首曲子,第二首是月光曲说明:在自学中通过初读感知,对整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研读课文做好准备。三研读课文一至七节(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媒体出示第一节)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2第一节告诉大家这篇课

4、文主要讲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3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作者用词非常精准。4理解“谱写”、“谱成”。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谱成”。5小结:学习了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一般的民间传说都较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好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正确地认识贝多芬是怎样一位音乐家。这一段写了“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就应该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了。全文从这里分为两大段

5、。(二)学习第二节至七节1(媒体出示第二节)教师读第二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1)这一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2)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听到了琴声?“幽静”是什么意思? (3)琴声为什么断断续续?当贝多芬听到别人弹他的曲子,弹得很不熟练,他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指名五位同学分别读第三至第七小节,这五小节分别写了什么?第三节: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第四节: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的情景。第五节: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弹琴。第六节:盲姑娘听到贝多芬弹琴,心情非常激动,她马上想到了这是贝多芬在弹琴。第七节: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3男同学读第三节。(1)贝多芬走近

6、茅屋听到了什么? (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以后,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3)指导朗读兄妹的对话。妹妹的话,要读出那种想弹而又弹不好,感到为难的语气,和渴望听到贝多芬演奏的感情。哥哥的话,“是啊”,语气中充满对妹妹的爱和对妹妹的歉意;“可是”后面的话,他不忍说出,语气中带有遗憾的情绪。妹妹安慰哥哥的话,要表现出她很懂事,可是心里也很难过。4男同学读第四节。(1)贝多芬走进茅屋看到了什么?茅屋的情景,说明这家人的生活怎么样?(2)贝多芬知道琴声为什么断断续续了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5女同学读第五节指导朗读贝多芬回答皮鞋匠的问话。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弹琴,这句话充满了热情,态度非常诚恳。

7、6指名一位同学读第六节。(1)在贝多芬弹琴的时候,盲姑娘怎么样?“入神”是什么意思?(2)贝多芬弹完一曲时,盲姑娘是怎么说的?说明了什么?(3)指导朗读:盲姑娘赞美贝多芬的话。要用赞赏的语调来读,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读得高一些、重一些。第一句还在回味刚才的音乐突出一个“熟”字;第二句感情越来越激动突出一个“深”字;第三句猜想到为她弹琴的可能是贝多芬本人,第一个“您”字后面要有较大的停顿,表现出惊喜的心情。7指名读第七自然段。(1)贝多芬听到盲姑娘赞美的话后,为什么又给他弹一曲呢?他可能是怎么想的? (2)贝多芬再弹一曲,弹的是哪一首曲子?8教师小结:夜深人静,从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引起了贝

8、多芬的注意。促使他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兄妹俩是那么喜欢音乐,又是那么可爱,可是穷困得连张音乐会的入场券也买不起,这引起了贝多芬的同情。于是,他走进茅屋,看到弹琴的竟是个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决定为盲姑娘弹一曲。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地赞美他的弹奏,并且听出他就是贝多芬,使他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说明:在学习第二至第七节时,先由老师的朗读,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面,学生听着老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课文。在教学此环节时,教学设计上重点在于朗读的指导,许多问题的思考都是从朗读中产生,在

9、朗读中寻求到答案的,所以教学时可采用边读边悟的教学方法。四作业1抄写词语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学习课文810小节,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一 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媒体校对。3教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至第七小节写了贝多芬第一次为兄妹俩弹奏的过程,课文是这样描写时间、地点、起因的学生读第二小节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贝多芬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学生读第三小节贝多芬推开门,看见了学生读第四小节贝多

10、芬决定为盲姑娘弹琴,他说学生读第五小节盲姑娘听到琴声,心情非常激动,她激动地说学生读第六小节贝多芬没有回答,他对盲姑娘说学生读第七小节说明:在复习巩固时,将所学的词语进行默写,及时反馈校正。引读的环节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小节,并由第七小节过渡到第二课时的学习。二研读课文,了解创作过程(一)学习第八节,了解贝多芬创作灵感1指名读第八小节。2是什么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月光、穷兄妹俩)3课文中描写的月光是怎样的?(清幽)4理解“清幽”。秀丽、幽静。5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对兄妹俩的同情,被兄妹俩热爱音乐、顽强的精神所感动)(二)学习第九节1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

11、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2齐读第九节。3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4默读,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1)男同学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12、(2)女同学读联想的部分,体会情境。(3)小结归纳。实在的事物:蜡烛、月光、窗子、茅屋、琴键以及贝多芬弹琴发出的琴声。引起的联想: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皮鞋匠和盲姑娘听贝多芬弹琴时看到的大海上的景色等。5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变化。(1)(媒体出示“高昂激荡、轻柔舒缓、刚健明快”三个词语),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变化的,根据自己对第九节的理解排序,并说说理由。第一幅画面:轻柔舒缓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体会第二幅画面:刚健明快体会月亮越升越高的情境。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高昂激荡体会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2)贝多芬的曲子开始是那样优美平静,为什么忽然发生了这么

13、大的变化?谁能体会一下贝多芬当时的心情?6为什么写皮鞋匠“好像”面对着大海?妹妹是个盲姑娘,本来看不见,课文中怎么说仿佛也看到了?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明确哪里写实,哪里写的是联想,在联想部分充分让学生去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变化,让优美的旋律在学生心中流淌,教学时可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当时心情的变化,探究课文中的画面和音乐之间的关联,对情景交融、联想的写作方法有一个了解。(三)学习第十节1齐读第十节。2“陶醉”是什么意思?3哪句句子看出贝多芬的乐声令兄妹俩如痴如醉?三小结全文1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画和欣赏音乐,我们好像和兄妹俩一起听到了贝多芬在演奏月光曲。贝多芬的音乐是那

14、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象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来的。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第三课时【课时要点】1复习全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九节。2模仿第九节的写法,写一段话。一复习全文,提升认识1齐读全文。2回顾课文,小组讨论交流:(1)文章围绕课题写了有关月光曲的什么内容?(2)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俩听?(3)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4)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来自于什么?3概括段意。第一段:简单地介绍了著名的钢琴

15、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5在这个美丽的传说中,我们认识了贝多芬,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情劳动人民、善良、杰出才华)6(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为穷苦人民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啊!说明:复习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回到起点,即课题,较为完整地说出对课题的理解。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生对贝多芬的创作月光曲的来龙去脉进行回顾、小结,组内成员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九小节A4 710万元1(媒体播放音乐月光曲)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

16、,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月光曲,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衍生工具提前赎回权 60万元2齐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写了哪三个画面?资本公积 197.53这一节中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联想的?4准备背诵第九节。1、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5指名三四位同学背诵。A.1个表 B.2个表 C.3个表 D.4个表说明:在背诵的环节,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乐曲声中,将第九小节的层次结构、写作特点进行复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背诵,背诵的时候应该

17、尽可能地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充分地准备。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确认资本公积360万元:三写作迁移 E凝血酶分解纤维蛋白原减少1这段文字没有了联想我们就不能体会月光曲的美好意境,我们就不能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打个比方说写实若是松柏的枝干,而联想则是松柏的枝叶,松柏因树干而挺拔因枝叶而多姿态,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想让文章更加地具体生动,不仅要把看到、听到,写具体,还要把想到写下来,更具体、更丰富。资本公积 197.52模仿第九节,完成写作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 42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C.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D. 领导是否支持说明:在学习了第九节后,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这一段描写荷花的文字都是实在的事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联想,把这一段文字写得更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