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2256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回答问题。望天门山李 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这首诗用作色彩描写的词语是哪四个?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 课内阅读。清明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著名诗人_写的,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有_、_等习俗。3诗句中_写出了清明的天气特点,_写出了行人的神态特点。4“借问酒家何处有”中“借问”的意思是_。5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知欲 B.随心所欲 C.摇摇欲坠6行人问牧童

2、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3. 读滁州西涧,完成练习。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下列没有出现在诗句中的景物是(   )A.幽草 B.船夫 C.黄鹂 D.舟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黄鹂/深树鸣B.上有/黄鹂/深树鸣C.上/有黄鹂/深树鸣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清:冷清B.碧:碧绿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

3、,“空水”的意思是   ,“澄鲜”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5. 古诗鉴赏。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解释诗中加点的词。(1)径:_(2)霜叶: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3“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_6. 古诗

4、阅读。天平山中明 杨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注释)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a):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1下列选项中,对诗中“山深浅”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指山的大小。B. 山路的远近。C. 山路的宽窄。D. 指山的深浅程度。2“细雨茸

5、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两句从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   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   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   角度描写。3请将“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翻译成白话文:_。4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它精妙在哪里呢?_5本诗前两句,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你还知道写“景”的诗句吗?把它们写下来吧。_7. 古诗阅读。秋  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

6、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 清:冷清 B. 碧:碧绿 C. “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_,“澄鲜”的意思是_。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十里:十五公里 B.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C. 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5作品题为“秋月

7、”,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_8. 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并回答问题。_1.这首诗的作者是 ( )代诗人( )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2.“西子”指的是(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 。4.古诗词中讲究对仗,请写出这首诗中相对仗的词语。水光对(   ) 潋滟对(   ) 晴对(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晨牧晨雾浓,似云烟。谁家的孩子,打一_呼哨,甩几_响鞭,赶一_鸭子往河沿。没入晨雾中,

8、人鸭皆不见,只闻鸭欢呱呱叫,伴一_牧歌,轻悠悠,四面传。(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写在短文的横线上。群 支 竿 声 打一   呼哨,甩几   响鞭,赶一   鸭子往河沿。伴一   牧歌,(2)照样子,写词语。轻悠悠、   、   、   (3)这首诗歌描写了   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   的心情。(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晨雾

9、浓,似云烟”的意思。(5)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10. 阅读。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的一种诗体。瑟瑟:碧绿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1“残阳”的意思是(   )A.破旧的太阳。 B.朝阳。 C.夕阳。2这首古诗描写了两幅美丽的画,第一幅是_,第二幅是_。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4诗人描写的景物中,像珍珠的是_,像弓的是_11. 按要求完成练习。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_。遥望洞庭山水翠,_。1把诗句补充完整。2

10、画“( )”的句子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比作_。把_比作_。3诗人遥望洞庭湖看到了什么景象?_4望洞庭这首诗是_ 被贬官后,途经洞庭湖所作,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_思想感情。5你还知道刘禹锡的其它诗吗?_12. 课内阅读。绝 句唐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诗歌以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_,“_”“_”二字突出了诗人强烈的感觉。3后两句中动词“_”写出了燕子的繁忙;“_”写出了鸳鸯的闲适。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13. 古诗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

11、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1词语解释     潋滟:   。空蒙:   。西子:   。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_。3诗人抓住_季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14. 阅读理解。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俗称元日。2诗中写了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节日的气氛。3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爆竹声中一岁除(_)A去掉。   B过去。   C表示不计算在内(2)千门万户曈曈日(_)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4“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_15. 古诗阅读。所见牧童骑_,歌声振林樾。意欲捕_,忽然_立。1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2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欲:想要。   将要。   欲望。(_)立:立刻。   站。 存在,生存。(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