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2362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家庭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雪宋陆游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除夜雪描写(_)。A除夕B春节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的景象。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的节日习俗。但元日还描写了_的节日习俗。2. 读山行回答后面的问题。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2“生”的意思是_。3说说你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理解。_3. 课内阅读。池上小娃撑( )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 )踪迹,浮萍(   )一道开。1本文的作者是唐代的(_)。2给加点字注音。撑( )  藏( )  浮萍(   )3“不解”一词在诗中是什么意思?_4首句中的两个“小”字起什么作用?_5诗中的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写出了“小娃”的天真、淘气?_4. 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回答问题。游园不值应怜屐齿

3、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屐(j)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1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游园不值”的“值”意思是(_),“怜”的意思是(_)。2下面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

4、“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C. 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但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D. 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E. 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5. 诵读出塞古诗,回答问题。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解释词语:但使:_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

5、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_6. 课外阅读。 秋  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乐观豁达的心境。 B.悲观难受的心境。 C.消极抑郁的心情。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反复 B.对比 C.比喻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_)(多选)  A写的秋天的景色比别的诗要美得多。B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C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7. 课内阅读。夜书所见宋

6、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七言古诗是_诗人_在异乡_之作。( )A.唐;叶绍翁;触景生情B.南宋;叶绍翁;触景生情C.南宋;叶绍翁;兴致偶发(2)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_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_反衬出秋夜的_。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A.听觉形象;声音;喧闹B.视觉形象;声音;寂静C.听觉形象;声音;寂静(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用“_”、“_”和“_”写出了秋意的_,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_。( )A.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凄凉B.梧叶、江上秋风、客

7、情;清冷;凄凉C.梧叶、寒声、江上秋风;清冷;悠闲(4)儿童夜捉_,勾起诗人对_的回忆。诗歌流露出_之情。( )A.促织;家乡;留恋家乡B.促织;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C.促织;童年生活;留恋童年生活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绝句迟(cí  chí)日江山丽,_。泥融(lóng  róng)飞燕子,_。1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 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9. 课内阅读我能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1诗题的意思是_2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的诗句是“_ ”,描写雨天的山色的诗句是“_”。3诗中的“西子”指 _,把西湖比作西子,可以看出西湖_。10. 课外阅读。秋 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乐观豁达的心境。B.悲观难受的心境。C.消极抑郁的心情。(2)诗的一、二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反复B.对比C.比喻(3)这首诗最可贵的地方是( )(多选)A.写的秋天的景色比别的诗要美得多。B.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C.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

9、11.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又写了_;既有_之景,又有_之韵。( )A.湖;山;春天;夏天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而且_,情味隽永。(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这两句运用了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相照应,”浓抹

10、”与前面“_”相照应,“相宜”与“_”、“_”相照应。(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12. 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秋风动客情。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1补全古诗夜书所见。2这首诗写的是(秋  春)季的景色?3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4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的思想感情。5诗中“挑”的意思是_,“促织”就是_。作者看到_,料想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6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1

11、3. 先把忆江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_。2词中描写的是_季江南的景色。3能看出作者来过江南的一句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风景旧曾谙 C.江南好4“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和喜爱之情。B.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14. 课内阅读我最棒。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1照样子,写词语。例:清清爽爽_2填空。

12、(1)诗中两个“斗笠”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个指_,第二个指_。 (2)诗中的“山花”指_。 (3)诗中表现孩子们高兴愉快的词语是_。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_15. 阅读理解。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寒食:   .柳:   .宫: 五侯:   .3抓住“飞花”和“柳斜”这两个词语,和这两个词语中所隐含的“_ ”和“_”两种色彩,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寒食时节长安的明媚春光。4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时候 ,后两句则是写_时候。5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