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24373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最新教育资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一、对项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目前,项目教学法正在广泛地被教师采用,它是教师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的学习情境,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接着,从这个典型工作过程里归纳出学习情景,最后,把一个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的教学项目, 每个项目都经过教师精巧的设计, 让学生基本独立完成这些项目, 从而掌握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是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特别是针对存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大量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而言,但伴随着大量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本文想谈谈对教学法

2、的几点反思。1. 项目设计学生感兴趣是否重要。 有些教师认为项目课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实在不感兴趣也没有办法。 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有时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的, 但我认为调动学生对项目的兴趣也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勉强完成,教学效果也肯定不会好。作为教师,遇到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气氛不好的时候,应当反思自己的项目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求达到高标准的教学效果。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一下自己的项目设计是否还有修改的余地?项目的设计是否有可行性?如何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

3、积极性?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项目的设计难度是否适中?学习评价是否是多元的?2. 项目数据真实地来源于企业是否重要。 项目教学中所用的例子和数据,如果能真实地来源于企业,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使得学生更有真实感, 增加学习兴趣。 哈佛大学以案例教学闻名世界,所倚赖的正是其庞大而又有系统的、 完整的真实行业环境和数据的案例储备。 一门课程需要的资料储备是相当多的, 对这一行业和职业的分析,需要产业报告、最新的、最前沿的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情况等 ; 对工作任务的准确分析,需要一线专业采访、专家访谈等一手资料。一般企业是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经营信息的,基本上大部分课程完全没有一手资料的储备, 希望

4、政府能够出面做一做这方面的工作, 为学校教学的需要, 做成一个资料储存库,让学校能够拿到最新的企业资料。3. 每个项目是否一定要形成完整的产品。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必须制作出一个完整的产品,有时能够完成一个产品的部分, 有时也没有成果出现, 只是进行操作的反复训练。加强熟练程度,到最后形成一个作品。所以也不要求每个项目都有完整的产品, 更要注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完全消化它,成为自己的东西。有的课程到最后可以形成一个产品,有些文科性质的课程就无法有产品出现,只能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

5、升。4. 文科基础性课程是否就不能项目化。 提到项目教学, 身边有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才能搞项目, 而大量的文科基础性课程就完全没有办法找出具体的项目加以运用, 理由是这类课程既没有典型的工作过程, 也没有需要学生掌握的某些方面的技术要求,这些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是不是文科性质的课程完全都没办法运用该方法, 我有不同的想法: 文科性课程无法运用设计多个小项目, 分解成若干任务, 分别完成这些任务,以最终完成整个大项目的形式,因此必须加以变通,根据自己所代课程的特点设计适合的项目的内容和形式, 比如可以设计多项目串行的几个项目, 能力实训项目多重循环模式。 各项目的内容可以彼此

6、有关,也可以无关。用项目涉及的“能力点”和“知识点”来代替技术类课程中的“技能点”, 还可以布置课外的小任务,以开拓视野、实现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的有效训练。5. 应当培养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 德国按照行动导向的学习理念,将职业能力定义为“职业行动能力” ; 它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 是个体在职业工作、 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 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 我国提出的职业教育应当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图 1。(1)专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

7、 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2)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 3)社会能力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二、今后继续思考我这次思考的几个问题是在项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包括自己遇到的和有时同事们会在一起讨论到的,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的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希望有兴趣和我交流的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事物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对今后遇到的问题,我会继续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