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2752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四十四)非遗保护与当代生活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Life2015年9月24日晚7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研究员应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之邀,在文华楼西区707教室做了题为非遗保护与当代生活的讲座,林继富教授主持并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刘魁立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建设,并积极参与和推进中外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学术交流,在国际学界深有影

2、响。先后出版过刘魁立民俗学论集民间叙事生命树民俗学:概念、范围、方法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著作。此次讲座,刘魁立研究员阐释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并提出在倡导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尊重传统、保护传统、发展传统。首先,刘魁立研究员解读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制约;其次,他剖析了传统文化与生活密切联系、集体性、可共享性、独立性、变异性等五点特征,并提出作为生活方式的传统文化总是阶段性的、历史性的;再次,他强调了作为主体的“人”在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刘魁立研究员以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提出传统节日逐渐“兴味索然”的主要原因在于人

3、们新的需求在传统的节日中无法得到满足,而要实现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核心是让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借入新的形式与内容,由此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恢复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获生机。整场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期间,刘魁立研究员也和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并就同学们提出的“民俗学者将如何干预传统文化的存在与发展”等问题做出了解答。最后,林继富教授对该讲座进行了点评。他认为,刘魁立研究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意义及价值的深刻解读使在场所有老师和学生对如何维护、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同时,刘魁立研究员本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后辈们应抱有学科责任意识,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保护工作薪火相传。(李青 撰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