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好.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4001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好.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设计宁县春荣初级中学 安登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 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勇气、 战胜困难的信心以及与他人交流 与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如何比较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启发猜想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利用木块、课本试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存在。提议学生用手与桌面摩擦感知滑动摩擦力的存在。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滑动摩擦力的

2、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谈 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这些猜想有的对,有的错。教师不要急于说出 答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教师将大部分学生的看 法进行归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接触 面积的大小有关。二、引导设计实验方案1、教师提问:你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试验台上的器材设计针对每一个 因素的实验, 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 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探究的方法。 强调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是必须用

3、到以前 所学习的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学生在此启发下,经过相互讨论、交流与合 作,得出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时, 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接触面积的大小中的两个因素不变, 只改变其中的 一个因素,探究它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3、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在测 石块的体积时,由于石块的体积不规则, 无法直接测量, 我们便运用了“转换法”, 将石块的体积转化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在匀速拉 动木块的情况下, 由于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因此,我们可将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转化为拉力的大小。4、

4、各组设计实验结束后,学生通过交流共同商榷,确定最终的实验步骤(1)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具体做法是: 先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或木板上, 分别拉动木块和木块表面 放置一个钩码、 木块上放置两个钩码来改变压力,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 比较 三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2)控制接触面积的大小、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具体做法是: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在水平木板、纸板、毛巾表面上,以同样的 速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三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 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

5、)控制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具体做法是:将同一木块分别竖放、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用测 弹簧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得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三、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做实验, 要求同学们都能相互合作, 努力完成实验任务。 针对猜想 的每一个因素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最后得出结论。 对学生在实验中存在问 题及时纠正。四、分析论证,归纳结论1、实验完成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补充。2、师生达成共识得到最终的结论(教师板书)(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压力越大, 滑动摩 擦

6、力就越大。(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 力就越大。(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五、交流与合作教师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例如:弹簧测力计指针不稳定。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相互讨论。得出:可 以固定木块与弹簧测力计不动,移动与他接触的物体。最后进行验证。教师补充: 由于实验器材的不同, 致使实验数据不同, 但是得出的结论却是 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六、整理实验器材教后反思:本节实验教学按照: 提出问题, 启发猜想引导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归纳结论交流与合作为主线进行教学。1、 打破了陈旧的课堂

7、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法, 把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 教学 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营造了积极的课堂环境,形成了浓厚的课 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中, 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思维和 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 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帮助者和促进者。 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相互讨论、合作交流,经历了物理 探究的美妙过程, 学习

8、了探究的方法, 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满足的同时, 培养了自 己的探索精神、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收集并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大胆 想象、尊重事实、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 实验方案不是由教师设计,而是由学生讨论完成。尽管实际教学中学生难 以一下子设计完整而严密的实验方案,但在讨论中不断的补充、完善。这样,一 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还在设计中接受了诸如控制变 量法、转换法等重要的科学方法的教育。4、对于刚任教物理不久的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上课的方法欠灵活、不能兼顾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同学等问题。 但是我会借这次机会, 努力学习, 力争 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