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淌河导游词.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64153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淌河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倒淌河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倒淌河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倒淌河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淌河导游词.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倒淌河导游词 倒淌河地处青藏、青康公路交会点,为通往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和青南地区的交通要冲。乡境北部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遗址。倒淌河东距西宁公里,原是一条东流入黄河的外流河,后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众河皆东流,唯此河独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东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脉清凌凌的水,静静地,悄悄地,温柔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见滔滔,不闻哗哗,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条流动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莹,涓涓绵长,这便是倒淌河,一条从东往西流的河。 关于倒淌河的传说,人们众说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东,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唐王

2、李世民为了沟通藏汉两族的关系,促进文化交流,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流传的则是另一个神话:龙王派他的四个儿女造南北东西四河,最小的女儿造西海时,需条河水,她找到了条河,最后一条河怎么也找不到。聪明、狡黠的小龙女从日月山倒着牵来了一条河,这条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种说法是,这河是龙王一根倒须变的  倒淌河两岸气候多变,乍冷乍热,时晴时雨,有着极大的落差。有时烈日当头,雨突然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可未等地皮湿透,又转眼不见了;有时天色蔚蓝

3、蔚蓝的,却有细细的雨丝,带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阳的微笑中飘来飘去,擦你的脸,使你得到一点抚慰;有时河北岸晴空万里,河南岸却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时半夜里雷电交加,清晨却阳媚,只是到处散发着一种湿润的芳香。就象一个任性的妻子或娇嗔姑娘多变的情绪!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座落着倒淌河镇,走进镇子,扑而而来的是一种异样的风情。镇的一边是碧水连天的青海湖,一边是苍茫无垠的大草原;“人”字街头,有古老的庙宇,有现代气息的楼堂;说藏话的,夹杂着那么多汉语词汇,说汉话的,又时时冒出几个倒装句,迥异的民俗,是如此对比鲜明而又和谐统一。 这里是交通要道,这无疑是形成汉藏两族交流渗透的“倒淌河文化”的重要原因。然而

4、,“自从公主和亲后,一半胡俗似汉家”。最早,也许是一个女人的手,架起了这经济、文化,包括爱情的桥梁。 地质学家是这样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条东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罗汉堂河一起注入黄河,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它才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这便是科学的论断。然而,不知为什么,这科学的断语总是被人忘记,远古的神话,令人向往,使它永远笼罩着一层神秘。好象是给人们的意愿寻找一个依据似的,在藏汉词典上有这么一个词条:倒淌河。这个藏文单词是没有倒淌的意思的,一个蹩脚的翻译尽可以把它译成“有文化的女人川”。有时直译一种语言是要犯错误的,可是在这里,它却是传神的。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

5、家的公主,龙王的女儿,也是牧民的女儿。它娇小孱弱,却坚韧不拔。昨天它开拓了独特的倒淌河风俗,明天它必将创造更为灿烂的倒淌河文化。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传说中又谓文成公主进藏,经过此地,洒泪成河的故事,更使它闻名于世,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条神秘的河。又有人说,海心山神泉被堵塞后,为不使湖水干涸,莲花大师便从周围引条水入青海湖,最后还差一条,于是便把东流的一条水,由神蛇开路,引进了青海湖,从此便有了这条倒淌河。 在甘肃省宕昌县境内一个集九寨沟水美、黄山雄伟、华山奇险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官鹅沟。宕昌概况: 宕昌人文荟萃,景观奇特。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三国时,

6、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境内哈达铺,并作出了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长征纪念馆现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宕昌境内地形特殊,表现各异,既具北国之雄奇,又有南国之秀丽,特别是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景点繁多,风光奇特,被称为“小九寨沟”,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古老的宕昌国遗址、险峻的三国古栈道、闻名全国的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风景如画的官鹅沟自然风光,加上独特的风俗民情、多彩的民间艺术,使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宕昌是

7、一个资源富县,也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贫困山区,更是一处发展潜力巨大的开发热土。宕昌目前虽然比较贫困,但这只是现状,并不是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宕昌这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定会成为外界客商投资生财、谋求发展的理想家园。开放的宕昌将以物产丰饶之优势、能源通讯完善之地利、改革开放之天时、优惠互利之政策,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投资兴业,与宕昌人民一道共创辉煌,共享收获。历史地理 宕昌历史较为悠久,但建县比较迟,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族居地。三国时邓艾伐蜀过境,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族首领梁勤建立宕昌国,直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所灭,历时259

8、年。隋初为宕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怀道郡,“安史之乱”后陷于吐蕃,北宋时收复置宕州。明清时由土司统治,长达561年。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先后两次经过我县哈达铺,在哈达铺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重要会议,整编了红军,建立了地方武装,作出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红军在宕昌境内建立了四十六个苏维埃政权,3000多名宕昌儿女参加了红军,红军走后留下的陇南地下党组织,领导陇南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哈达铺不仅是红军去陕北的决策地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而且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现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

9、保护单位。1949年解放后,成立西固县,县址在舟曲,属武都专区。1954年6月,西固县址迁至宕昌,11月更名为宕昌县,由岷县、舟曲、武都三县边缘地带组合而成为一个新县。1958年4月划归天水专区;12月与岷县合并,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恢复宕昌县建制,划归武都地区;1985年,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

10、,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

11、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

12、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

13、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