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论文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4167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育论文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音乐教育论文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音乐教育论文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育论文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育论文 (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育论文: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惠阳区崇雅中学 李雪花   笔者认为艺术科目与其它语文、数学等科目最大的不同是,它对人的作用不会像文化科那样立马在试卷的分数上体现出来。艺术对人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以乐辅德  音乐是情感

2、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二、以乐促智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

3、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三、以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

4、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恰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学生产生愉快、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 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