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研范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4316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调研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调研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调研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调研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调研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调研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调研范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业调研范文 为了提高农夫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呈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2021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2021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夫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

2、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平凡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08等。 (二)基本特点 #/ 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状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平凡粮食作

3、物,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木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夫素养。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夫供应准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熟悉不到位。

4、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已成为主城区了,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在领导力气、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业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粮田占总耕地面积的85%,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头产品。四是农夫的科技文化素养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区特色,根据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粮食作物,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夫收入。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粮食面积,增

5、加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将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扩大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削减大路货品种的种植面积。 2、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方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将自由采摘、休闲消遣、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夫收入。 (三)方法和对策 1、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夫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科技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区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

6、途的龙头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增加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夫科技素养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3、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

7、加强调研,准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基地建设已成规模,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75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9.4%,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2.5%。把“产业有特色、基地有规模、产品有品牌、企业有市场竞争力”作为目标,采取典型带动、科技推动、规模拉动、政策调动、服务促动等措施,推进产业化生产基地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目前,Y市十大主导产业基地带已形成规模。#/ “一村一品”健康发展,规模不断发展扩大。通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加快培育了一批特色鲜亮、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

8、业乡镇。目前,专业乡镇有16个,专业乡镇农户数94570户,专业乡镇经济总收入34.63亿元,专业乡镇农夫人均纯收入7458元。专业村有199个,专业村农户数15.79万户,专业村经济总收入100.14亿元,专业村农夫人均纯收入7373.3元,。 Y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经济实力不够强。多数龙头企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技术设备落后,发展资金有限,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2.产业链条不够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龙头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多数企业的产品还是初级产品和初加工品,高附加值产品不多;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意加工业的需求。 3

9、.利益联结不够牢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多数是按合同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属于松散型关系,缺乏稳定性。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多数仍停留在购销关系或较低级协议关系上,造成生产基地难以得到反哺,加工龙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因而缺乏带动力。 4.扶持力度不够大。政府的扶持资金和扶持力度与Y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需求有较大距离。与同类先进城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同时缺少对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并做大做强,进而形成农业增效和农夫增收的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立

10、足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把具有Y市较强生产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品牌做大做强,真正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做出规模,做出成效,让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以“一村一品”为依托,提升品牌意识,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行规模经营,积极为龙头企业供应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成为龙头企业稳定牢靠的原料基地。 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龙头企业产品销售领域。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积极引导、鼓舞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入期货交易市场,对大宗农

11、副产品,如玉米、大豆、生猪等实现期货交易。 3.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加农产品国际化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当今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需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内在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要在产业升级、品质提升、品牌树立和促进农夫增收方面下工夫,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 4.大力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龙头企业,既可以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又能够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是一项全面富强农村经济的战略举措。要把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和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重中之重,以兴办农产品加工

12、企业为纽带,使产业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配套推进,促进Y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要巩固提高现有龙头企业,增加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建设龙头企业的重要途径,多层次、多成分、多元化兴办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5.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积极鼓舞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储存、保鲜等行业。政府要在发展生产方面为农夫供应多方面的服务,包括政策指导、投资支持、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正值权益保障等。 6.加强中介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舞发展农夫专业合作社、购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引导和鼓舞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鼓舞和提倡农夫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竞聘稿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 -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