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64366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汇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8()急性胰腺炎病人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答案 C【教学目标】17DIC产生的贫血属于1.知识与技能【答案】:C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解 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逐渐增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多,胆固醇、磷脂及甘油三酯也均可增加,而抗凝和纤溶活性物质,如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等却减少,故易诱发DIC。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0

2、04年12月31日计税基础=3600-3600/15*3=2880(万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1)根据附件l:【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A凝血因子的酶性激活 D凝血酶作用于凝血因子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展示B纤溶系统被激活 E凝血系统活性小于纤溶系统活性课堂活动【师】导入新课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就必须要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检查课前预习

3、情况【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师】实验引入小实验1:冰块融化、粉笔折断小实验2:撕纸并点燃一小条纸 【生】认真观察发生变化的现象 【师】在这三个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的物质?直接引入概念,并强调物质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每小组4人,合作完成4个小实验并将实验的现象与结论填写在表格中。(10分钟) 【师】巡堂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有的操作可能还不准确,老师可适当指导,但不做过高要求。【师】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物质状态的变化和物质形状的改变。例如铁水铸成铁锅,铁锅变成铁片等。

4、 【生】 分享交流 小组讨论,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例举五种常见的物理变化。【师】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发生的主要现象有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放热等。例如物质的燃烧、食物的腐烂等。 【生】 分享交流 小组讨论,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例举五种常见的物理变化。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有这些现象存在,是不是一定发了化学变化呢? 【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区分现象与新物质的生成。【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不等于一定生成了新的物质。进一步强调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5、【生】 讨论交流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出本组答案。 此题关键在于“生成其他物质”,即新的物质。如何知道新的物质的生成呢?就是不同于刚开始给的原料。 【师】关注学生讨论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同一纠错。【师】化学变化能反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能决定物质的变化。老师拿出两瓶无色气体,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5,引导学生回答气体的颜色、气味、助燃性、不支持燃烧等性质,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见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的。以木柴的燃烧举例说木柴的可燃性。 【生】 了解物质常见的化学性质。【师】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来的,有些是可以通过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以水为例说明物理性质。

6、 【生】理解并记住物质常见的物理性质。【生】通过练习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师】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但是如何描述?可加入“能、易、可以”等字眼来体会。 【生】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出加入“能、易、可以”后句子的含义。理解变化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而性质是可以发生,但是并没有发生。【生】 进一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生】课堂检测,拓展提高。 510 为课堂小测,检验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理解古诗词中的化学原理,万变不离其宗,要分析变化的本质。【师】学会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的“气息”。【生】核对答案,通过课堂检测了解本堂课的掌握情况,完成学习目标情况。【师】课堂小结,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生】与老师一起回顾课堂,归纳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师】完成课本习题,加强巩固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