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64454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 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北京市*协会于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期间组织*于北京*机构体检连锁机构进行了健康体检.本次体检历时6个月,共有5497人参加,比20xx年增加了554人.图120xx年于北京*机构参加体检的年龄与性别构成现将本次体检结果汇总分析如下:体检异常结果与人数分布图一,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患1,肥胖本次体检肥胖者2186人,占受检人数39.77,高踞各种不正常项目发生率的首位!有关专家研究显示:肥胖可导致人的寿命缩短,男性肥胖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女性是1.47倍.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

2、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宣布肥胖为一种疾病.专家指出,肥胖症会从两方面危害人的健康,一方面它可以引起身心障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生理外观的不美和生活的不便,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而在行为上可引发气急,关节痛,浮肿,活动耐力降低等.另一方面,它与诸多危及健康的疾病密切相关.资料表明,肥胖是导致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肥胖症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在增长,每年肥胖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已达30万,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

3、专家还指出,肥胖症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发病率可增加10倍.肥胖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此外,肥胖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易发生皮炎,擦伤,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肥胖严重威胁健康,有人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称为死亡四重奏.2,血脂增高:本次体检血脂增高检出1695人,占体检人数30.84.图2血脂增高者构成情况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

4、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能导致冠心病,脑中风,肾动脉硬化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

5、脂还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调节血脂主要依赖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和谷类食物)具有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改善生活方式包括: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d.有氧运动.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

6、始药物治疗.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2)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3)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血脂康等.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节特别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如果您属于下列高危人群,请您及早检查

7、血脂,并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相关资料:血脂与冠心病:据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

8、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血脂与脑梗塞: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

9、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对高血脂的治疗越来越重视.血脂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

10、能一定程度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血脂与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

11、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3,脂肪肝本次体检发现1249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占体检人数的22.72.其中:肝脏内的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专家指出:以下6种人最容易患脂肪肝.1,嗜酒,酗酒的人: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直接毒害作用,可使脂库转运到肝脏的脂肪增加,并减少脂肪肝内的运出,使肝对脂肪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肝内脂肪酸堆积于肝脏,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先出现,最为常见的病变,其病变程度

12、与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总量成正相关.2,肥胖的人:通过肝组织活检资料发现,约有50的肥胖症患者有合并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肥胖者血液中含有大量游离脂肪酸,源源不断地运往肝脏,大大超过了运输代谢能力便会引起肝脏脂肪的堆积而造成肥胖性脂肪肝.3,营养过剩的人:营养过剩,尤其是偏食荤菜,甜食的人,由于过食高脂,高糖食物,使肝脏负担增大,干扰了对脂肪的代谢,使平衡状态发生紊乱,造成营养过剩性脂肪肝.4,营养不良的人:人为地节食,长时间的饥饿,神经性厌食,肠道病变引起吸收不良,热能供应不足,蛋白质供应低下,导致脂肪动员增加,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出进入肝脏,使肝内脂肪蓄积而造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5,活动

13、过少的中老年人:进入中老年之后,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内脏功能退化,代谢功能下降,若活动及体育锻炼减少,体内脂肪转化为能量随之减少,过剩的脂肪易于堆积肝脏而形成脂肪肝.6,其他:患肝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药物中毒,化学物质中毒,孕妇及某些家族性代谢性疾病均可导致脂肪肝.脂肪肝可分期表现为:1,单纯性脂肪肝;2,脂肪性肝炎;3,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控制脂肪肝,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治疗中应针对不同病因控制原发病或相关病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治脂肪肝的一般原则如下:(一),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白领的脂肪肝流行率较高,可能与白领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体力消耗又相对较少,且常有的

14、过量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有关.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膳食,少饮酒,有规律作息和经常锻炼.(二),对症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戒酒是关键.常在戒酒后24周肝肿大和一些异常的实验室指标可恢复正常.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减肥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应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三),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1,合理膳食;2,三餐有规律,少吃零食和夜宵;3,保持心情开朗和注意劳逸结合;4,停止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药物.(四),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虽然报告某些药物有效,但尚需作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目前市场上不有不少所

15、谓降脂保肝药,其中有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有些则只适用于某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因此不要轻信社会上错误的广告宣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脂肪肝的自然转归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及病理类型.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进展缓慢甚至处于静止状态,预后相对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已并发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如能得到及时诊治,肝组织学改变仍可逆转.4,肝功能异常本次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增高谷丙转氨酶偏高631人,占体检人数11.48.人体中含有多种酶,这些酶在各种物质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各种氨基酸肛谢中,有一些酶能使某一种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形成另一种氨基酸,这种酶就收转氨酶

16、.人体内的转氨酶种类很多,但在血清中只能检查到两种,一种叫谷-丙转氨酶(简称ALT),另一种叫谷-草转氨酶(简称AST).这两种转氨酶在人体脏器中,肝脏中含量最多,约为血清中总含量的100倍,肝细胞内的转氨酶浓度绿比血清中的浓度高10005000倍以上.因此,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能使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增加1倍;即使肝细胞没有坏死,只要肝细胞有病,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时,肝细胞内的转氨酶也会大量地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血中转氨酶浓度的明显升高,常先于絮状或浊度试验出现,又在肝炎早期症状之前.因此,血清转氨酶的活动性是肝细胞损伤的非常灵敏的指标.正常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为040单位,谷-草

17、转氨酶(AST)为040单位.但是转氨酶除在肝脏外,还可分布在心,肾,骨骼肌,胰等组织中,当这些组织有病时,也会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如心肌炎,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会升高,但由于心肌中AST的含量比较多,因此,血中AST的活性常比ALT高.除此之外,诸如胆囊,胆石症,早状腺机能亢进,伤寒,疟疾,感冒,大量服用阿斯匹林等,都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在某些生理条件下如剧烈运动等,也会使转氨酶升高.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一看到转氨酶升高就诊断为肝炎,而必须结合病人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血清转氨酶升高,仍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而且转氨酶升高

18、的幅度大(在正常值4倍以上),且持续时间很长(大于1个月).(2)肝病时,转氨酶升高,只表示肝细胞受损,不能区别肝病的性质.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能使转氨酶升高.(3)在临床上如发现转氨酶(特别是ALT)下降,而胆红素反升高,往往说明病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如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4)某些慢性肝炎或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可以正常.总之,不能单靠转氨酶来诊断或否定肝炎,必须结合其他化验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全方面分析,方能诊断.5,血压异常:本次体检血压偏高543人,占受检人数的9.88,一次体检血压高,不是高血压病,可能与未充分休息,环安静或心情紧张等临时因素有关,建议经常复测血压,用低盐饮

19、食,注意劳逸结合.有高血压病史者133人,占体检人数的2.42,建议继续治疗高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血压的形成与血容量,心脏收缩,血管的阻力及弹性有关.血容量增加时血管的平均充盈度也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小;同样心脏收缩时的射血量多少也与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有关;此外大动脉的弹性也能影响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心脏收缩,射出血液,动脉血压就会上升,血压上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动脉血压就会下降,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为舒张压.正常人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例如人在活动时血压上升,而睡眠时血压下降.高血压是一

20、种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等疾病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很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明确界线.目前,我国多采用卫生部高血压联盟于一九九九年十月颁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将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根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人群属于高血压的高发人群:1)父母患高血压则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父母血压正常者.2)食盐摄入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高钠摄入可使血压升高而低钠摄入可降压.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

21、低高血压的发病率.3)食用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的人比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的人易患高血压.4)长期饮酒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而且与饮酒量呈正比.5)从事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受噪音等不良刺激者易患高血压.6)此外,吸烟,肥胖者也易患高血压.由此可见,高血压实际上与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远离高血压,就特别应当重视人群一级综合预防.要消除和控制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调整人群的饮食,生活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等等.在高血压的全方位防治策略中,一级预防占有重要地位.已证明,以健康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继之

22、患病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均可大幅度下降,整个防治的费用,工作量约可下降一半.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有:一,合理膳食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一是指每日1袋牛奶.我国成年人每日需摄钙800mg,但我国膳食普遍缺钙,一般每日摄入量为500mg左右.每袋牛奶237ml,含钙约280mg,且较易吸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并有轻度降血胆固醇作用.二是指每日250g左右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300g,此量宜因人而异.可少至150g,多至500g.通过调控主食,可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三是指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可忽视,也可增至

23、4份.这样相当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11.5g.每份高蛋白食品相当于以下任意一种:50g瘦肉,100g豆腐,一个大鸡蛋,25g黄豆,100g鱼虾或鸡鸭.人体无蛋白仓库,过多蛋白食品不仅不能被贮存,对肠道,肾脏,代谢均有害无益.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单吃粗粮或单吃细粮营养素均不够全面,粗细粮搭配有明显蛋白质互补作用,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粗粮的纤维素有助于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过多甜食会促成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虽然人群中盐敏感者只占1/3,其余的人摄盐多少对血压影响不大,但总的来说,盐过多不利健康.在烹调中可用醋或糖醋代盐.三四五顿指总量控

24、制,少量多餐.有利防治糖尿病,减肥,降血脂.在每日摄入量不变情况下,早中餐所占比例大,有利于降血脂,减体重.晚餐所占比例大则相反.少量多餐可使血糖波动幅度及胰岛素分泌幅度变化趋缓.五是指每日500g蔬菜及水果.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进食400g蔬菜及100g水果.新鲜蔬菜,水果除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外,业已证明尚有重要的防癌作用.红指红葡萄酒.每日50100ml红葡萄酒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白葡萄酒,米酒,绍兴酒可能效果稍差.啤酒不宜超过300ml,白酒不超过25ml.WHO已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

25、米,西红柿.这类蔬菜和绿叶蔬菜富含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在儿童会因免疫力低而易发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在成人,可能与癌症发病有关.绿是指绿茶.绿茶含有茶多酚最多,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防癌作用.白指燕麦粉及燕麦片.据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协作研究证实,每日50g燕麦片煮粥,能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mg,甘油三酯下降76mg,在糖尿病患者中,效果尤其明显.黑指黑木耳.1983年美国明尼苏达心脏科医师偶然发现黑木耳的显著抗凝作用后,黑木耳便风行全球.每日1015g即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胆固醇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小量阿司匹林相当.二

26、,适量运动一般中老年人不提倡举重,角斗,百米赛这种无氧代谢运动,而以大肌群节律性运动为特征的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为好,各人随意选择.通常掌握三,五,七的运动是很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的3km,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只有规律性运动才能有效果.七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量属中等度.比如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6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10次/分,这样能保持有氧代谢.若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则可到190左右;身体差的,年龄加心率到150左右即可,不然会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三,戒烟限酒有研

27、究表明,北京地区吸烟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旧因危险系数为43.3.同时发现吸烟对心肌梗塞的危害与吸烟指数(吸烟包数/日吸烟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吸烟量大1倍,危害为4倍,吸烟量大2倍,危害达9倍.同理,当吸烟量少于5支/日时,吸烟的相对危险度已很低,因此如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可劝其减少吸烟量至每日5支以下.酒与烟不同,酒对心血管有双向作用,已如上述.四,心理平衡许多研究表明:所有保健措施中,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的快乐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神经免疫学研究指出,良好的心境使机体免疫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对抵抗病毒,细菌及肿瘤都至关重要.心血管保健除上述四项内容外,还要注意3个半分

28、钟和3个半小时.由于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夜间突然起床时常伴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并与心脏意外密切相关,因此有人提出3个半分钟即夜间醒来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就无心肌缺血危险.3个半小时指每天上午步行半小时,晚餐后步行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临床研究指出,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总之,一级预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因素间有交互作用和影响,应根据各人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临界性高血压或有家族史的子女则应采取个体二

29、级预防措施,如严密随访观察,控制饮食质量,避免精神应激,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调压药等等.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关键在于防治原发病.6,血糖异常本次体检新发现空腹血糖高者空腹血糖偏高211人,占体检人数3.84.建议复查空腹或餐后血糖,明确糖尿病诊断,两次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者方可诊断为糖尿病.有糖尿病史者36人,占体检人数0.65.建议继续治疗.发病机理:人体中的胰岛能分泌一种叫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当这种激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进入细胞被利用,也不能更多地储存,于是血中葡萄糖浓度就会越来越高.多余的糖就会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出现尿糖,这就是糖尿病.由于这种疾病的原因至今

30、尚未清楚,所以也叫做原发性糖尿病.除血糖升高外,病人还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尤其肥胖者较为多见.经研究发现,人们患糖尿病的机率与人们的家族遗传,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使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断升高.而一旦得病,尽管该病本身不会对人的生命造成直接威胁,但却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许多诱人的美味佳肴不再能够随心所欲,香甜可口的水果更要敬而远之,因为要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因此还要经常让人饿饿肚子,啤酒,饮料也将成为饮食中的奢侈品这将

31、给美好的人生造成许多的缺憾.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有:视力下降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时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遗传倾向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病,其子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4倍.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尿路感染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有两个特点:(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胆道感染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

32、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排尿困难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者约21.7.中老年人若发生排尿困难,除前列腺肥大外,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多见,据统计,糖尿病病人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女性上体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比大于0.70.85(不论体重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者达60.脑梗塞糖尿病人易发脑梗塞,在脑梗塞病人中,约有1013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脑梗塞病人应常规化验血糖.对于血糖增高者的预防建议:A,普及糖尿

33、病知识,充分认识糖尿病患病率正在我国呈逐年急骤上升的严重趋势以及普及预防方法的紧迫性,合理膳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用低脂,少糖,富含纤维的膳食;C,坚持有氧运动,超重及肥胖者减轻体重;D,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E,定期复查血糖,积极防治高血压;F,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心理平衡,防止情绪波动,戒烟限酒.7,咽炎本次检出咽炎529人,占体检人数的9.62.预防建议:首先应加强身体锻炼,多参加12下一页在百度搜索:健康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34、,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xx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35、。一、主要做法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

36、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

37、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

38、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

39、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

40、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1、,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

42、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

43、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

44、参与和监督。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

45、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

46、。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

47、炼,增长才干。1在百度搜索: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 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郊区化发展阶段。至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8、。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世纪年代。美国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城市时代。第二阶段,世纪年代。其中年代是美国城市化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