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_评课稿.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4574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_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题西林壁_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_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_评课稿.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题西林壁评课稿大足区中敖镇双溪小学 马飞9月18日上午第二节,我有幸听了李正华老师执教题西林壁一课,收获颇多。整个课堂氛围活跃,朴实、真实,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良好。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上课,李老师先出示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喜欢上庐山,然后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苏轼写的一首有关庐山的诗。再对苏轼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样,学生就急切地想知道大诗人笔下的庐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确定标准 教学中,李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读诗,当时未作评价,紧接着提出读好古诗的标准有哪些?(1.有节奏2.有重音3.有感情) 三、自主理解,体验情感 学生熟读后,让学生

2、先自己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最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做是让学生真正地自己动脑,避免了老师泛泛地讲,学生呆呆地听,让学生在自主理解地基础上,真正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联系实际,突破难点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蕴含的含义。李老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示人们:通过李老师反复的引导与图片的结合加上前两句诗句的意义,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诗所要告诉我们的是“当局者谜,旁观者清”的道理。李老师又让学生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什么?最后通过老师的指点得出:看事物的角度

3、不同得到的结论不同,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并且进行了延伸与拓展。纵观本堂课呈现出了几个亮点:1.课堂质朴、真实2.整堂课注重读,有指名读、齐读等方式3.注重学法指导4.课堂脉络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能突破。 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有待完善。如: 一、课堂上对学生信任不足。李老师总怕学生理解地不好、不到位。因此在课堂上急切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读古诗的标准、古诗的解释直接出示答案,这样影响学生思维与发展)。二、教师激情不够,稍显淡定。由于教师激情不够,导致课堂气氛稍显平淡。三、传授式的教学方式稍微多了一点。四、合理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本堂课只有写了一个题目。五、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必要时还是可用一下其中的一二。六、教师的过渡语言会使课堂的流利度增色不少。本堂课刘老师几乎没有使用过渡语言,整堂课显得不连贯。以上是本人不成熟的看法,有什么不妥之处,敬请李老师、各位领导、同行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