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6005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专题一梁的内力和内力图.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梁的内力和内力图& 例1求图1(a)所示梁截面 A、C的剪力和弯矩。解:1)求反力 ,2)求A左截面的内力,如图(a)所示。, , 3)求A右截面的内力,如图(b)所示。, 4)求C左截面的内力,如图(c)所示。,5)求C右截面的内力,如图(d)所示。,图1(a)(b)(c)(d)(e)【小结】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时,既可取梁的左段为脱离体,也可取右段为脱离体,两者计算结果一致。一般取外力比较简单的一段进行分析。在解题时,通常假设截面上把内力为正,若最后计算结果是正,则表示假设的内力方向(转向)与实际是相同的,否则是相反的。该题也可以不画受力图,不写平衡方程而由前面的结论直接求得

2、结果。& 例2试计算图2所示各梁指定截面(标有细线者)的剪力与弯矩。图2AMe(b)BCl/2l/2ACBl/2l/2(a)FqACBl/2l/2(c)FAAMeBCFB图(d)解:(a)取A+截面左段研究,取C截面左段研究,取B-截面左段研究, (b) 求A、B处约束反力如图(d)所示,取A+截面左段研究,取C截面左段研究,取B截面右段研究,(c) 求A、B处约束反力取A+截面右段研究,取C-截面右段研究,取C+截面右段研究,取B-截面右段研究,& 例3试写出图3所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b)图3(a)解:(a) 求支反力: , : , 列内力方程, 作剪力图

3、和弯矩图。(b) 求支反力:, FAy=0:,列内力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a)(b)(c)图4& 例4利用内力方程作图4(a)所示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AC段有:,(0<x<2),(0x2)其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b)(c)所示。由于结构是对称的,荷载也是对称的,BC段与AC段的FS图是反对称的,M图是对称的,据此特点可方便地作出AC段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5试用剪力、弯矩与荷载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判断图5所示各梁的内力图形态,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解:(a) 根据微分关系: 和 AC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CB段:为

4、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M图为向下凹的抛物线。 在C截面处,FS图连续,M图光滑。求得几处特殊截面的内力值后即可作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b)(a)(b) 求支反力: , : ,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AC段:为常数,且q<0,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在距端截面处,M取极大值。CB段:,FS图为水平直线,且FS<0,M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在C截面处,FS图连续,M图光滑。求得几处特殊截面的内力值后即可作出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c) 求支反力:, : , 判断内力图形态并作内力图AC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

5、为向上凸的抛物线。截面处,有集中力作用,FS图突变,M图不光滑。CD段:为常数,且,FS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为向上凸的抛物线。DB段:,图为水平直线,且FS<0; 图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c)图5(d) (d)求支反力: ,: , 判断内力图形态,作内力图FS图:AD段,为水平直线; DB段,从左到右为向下的斜直线。M图:AC段,且FS>0,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 C截面处,有集中力偶作用,有突变; CD段,且FS>0,从左到右为向上的斜直线,且; DB段,为向上凸的抛物线,且与在点相切; 在距端截面处,FS=0,M取极大值17.93kNm。& 例6试

6、用叠加法画出图6所示梁的弯矩图。图6解:(a)(b)图7(a)(b)(c)(d)& 例7试用画出图7 (a)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将梁从铰B处分开,计算梁的外约束反力,如图7 (b)。FAx=FBx=F'Bx=0,FAy=FBy=F'By=FD =qa,MA= qa22)该梁的内力图应分成AB,BC和CD三段绘制,各段的起点和终点内力值时应首先确定,用截面法计算出这些截面的内力并列于表1中,其中2a-和2a+分别为C偏左和偏右侧截面的坐标。3)根据梁的内力微分关系,逐段判断内力图的大致形状并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先作剪力图。按一定比例,在坐标系中首先确定AB

7、、BC和CD梁段端点的剪力坐标点。AB段梁无分布载荷,由可以知道其剪力图线为水平直线;BC段梁因q<0,剪力图为下斜直线;同理,CD段梁因q>0,剪力图为上斜直线,用上述直线连接这三段梁的端点,即可得到该梁的剪力图,如图7 (c)所示。(b)(a)图8再作弯矩图。AB梁段因q=0,剪力图为水平线,且其剪力FS =qa>0,则知道弯矩图为上斜直线;同理,BC梁段因,弯矩图为上凸抛物线,CD梁段由于q>0,为下凸抛物线。在C截面作用有集中力偶qa2,弯矩数值由qa2/2突变到-qa2/2。根据关于梁的弯矩图的曲线形状的分析,从梁左端A截面开始,连接各梁段端截面的坐标点,即可

8、方便地绘制出梁的弯矩图,如图(d)所示。& 例8试用分段叠加法作图8(a)所示梁的弯矩图。解:1)计算支座反力,2)求控制截面处的弯矩。本例中控制截面为C、A、D、E、B、F各处,其弯矩分别为:3)把整个梁分为CB、AD、DE、EB、BF五段,然后用区段叠加法绘制各段的弯矩图。方法是:先用一定比例绘出CF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纵标,然后看各段是否有荷载作用,如果某段范围内无荷载作用(例如CA、DE、EB三段),则可把该段端部的弯矩纵标连以直线,即为该段弯矩图。如该段内有荷载作用(例如AD、BF二段),则把该段端部的弯矩纵标连一虚线,以虚线为基线叠加该段按简支梁求得的弯矩图。整个梁的弯矩图如

9、图8(b)所示,其中AD段中点的弯矩为:。& 例9图9(a)为梁的剪力图,试求此梁的荷载图与弯矩图(已知梁上无集中力偶)。图9解:1)求荷载图由FSA=50kN知梁在A处有一向下集中力为50kN,B截面两侧剪力由50kN突变到50kN,故梁在B截面必有一向上荷载100kN。AB段、BC段FS图为水平线,故两段无分布荷载作用,q=0。CE段为右下斜直线,斜率为常量,故梁上必有向下的均布荷载,荷载集度大小等于剪力图的斜率,即E截面的剪力由50kN变到0,故梁上必有向上的集中力50kN。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画出梁的荷载图如图9(b)所示。(2)求弯矩图AB段:FS为负值,且为水平线,故M为一

10、向上斜直线。MA0,MB的大小等于AB间剪力图面积,即MB50×150kN·m BC:FS为正值,且为水平线,故M为一向下的斜直线。CE段:q<0,M为一下凸曲线。q=25kN/m,D点FSD0,M有极值,。E端铰处无集中力偶,MA0。根据上述分析,画出梁的弯矩图,如图9(c)所示。练习题1、试求下列各梁在指定1、2、3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值。题1图2、试写出下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a)(b)(d)(e)(f)题2图3、分别用微分法和叠加法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支座反力已给出)。(a)(b)(c)(d)(e)(f)(g)(h)(i)(j)(k)(l)题3图练习题参考答案1、 (a), ,(b) ,(c) ,(d) ,(e) ,(f) ,2、(a) (b) (b)(a)(c)(d)(c) (d) (e) (f) (f)(e)3、(b)(a)(c)(d)(f)(e)(h)(g)(i)(j)(k)(l)14 / 14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